
劉鳴煒:服務社區增歸屬感 「將香港變成自己的家」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陳楓弘)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昨日出席一個少數族裔活動,表揚少數族裔義工的積極奉獻,支持少數族裔義工活動的發展,並勉勵一眾青少年及家長要多參與社區活動,藉以融入社會。有參與活動的少數族裔學生義工表示,之後會一直參與社區活動,多協助其他少數族裔融入香港的大家庭,打破不同族群之間的隔膜,盡力建設香港。
新家園協會昨日於荃灣舉行「少數族裔青年大使嘉許禮暨多元文化嘉年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及其他政府官員代表等出席典禮並擔任主禮嘉賓,以表揚少數族裔青少年義工積極參與建設社區,及向居民宣揚共融互動精神。
劉鳴煒致辭表示,非常樂意見到有許多少數族裔青少年以參與義工活動方式,來服務族群及建設社區。
「融入新社區的最佳方式」
他認為,少數族裔朋友加快融入新社區環境的最佳方式,就是透過服務社會,不單是自己的族群,而是要推及到整個社區層面,如荃灣、元朗等,將所屬社區當成家一樣,以增加歸屬感。
劉鳴煒又以許多香港人的背景作例,指出不少香港人的祖輩都是從內地移居香港,當時亦是以參與社區、貢獻社會,將香港變成自己的家,寄語少數族裔朋友要多效法他們的方式,將自己植根於香港。
他又鼓勵少數族裔家長多推動子女服務社群,而他們本身亦可親身參與社區活動,藉以適應社區。劉鳴煒最後感謝一眾獲嘉許的義工大使,勉勵他們繼續服務社區,協助其他少數族裔朋友融入新環境。
陳章明指,香港的少數族裔約有60多萬人,當中有20多萬是青少年,是未來建設香港的重要力量。
陳章明倡憑語言優勢融灣區
他又指,在香港現時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這批少數族裔青年大多可憑藉其語言優勢,及掌握不同文化背景,於當中一展所長,發揮抱負。
他認為,只要多強化少數族裔青年的語言及領導才能,可協助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並成為貢獻香港及國家的重要力量。
昨日有獲嘉許的少數族裔青少年義工分享其經歷,當中現年18歲的IRFUN本身是一名學生,於兩年前獲協會義工大使組組長MOHAMMAD招募加入而成為義工。
IRFUN分享,未加入義工組前因不適應新環境而曾經感到迷失,當時於公園被協會義工看見,經過不斷的傾談和開解後,有重大轉變,變得更加開朗和健談,之後更成為義工隊的一員。他表示,現時除會到協會幫助組織各類型活動,更定期於晚上隨義工隊進行外展服務,以過來人的身份,協助其他少數族裔青年融入本地社會。
組長讚少族支援比以前多
新家園協會義工大使組組長MOHAMMAD表示,現今香港社會風氣比以前進步及有更大的包容,少數族裔所受到的歧視比以往少很多,對於他們融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他亦提到,現時政府對於少數族裔的支援的確比以前多,例如是教育支援比以前更全面,但在協助就業方面仍然有進步空間。
他建議,政府可考慮設置專門支援少數族裔人士的就業中心,按照不同人的學歷和專長,於職業規劃方面提供指導,好讓他們融入主流社會,成為建設香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