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掛八號堵交通 基金賬目得「李」講

2018-07-23
李卓人(右)被揭在2007年唯恐工聯會、扎鐵工會與資方的談判有所進展,竟鼓動工人繼續罷工。資料圖片李卓人(右)被揭在2007年唯恐工聯會、扎鐵工會與資方的談判有所進展,竟鼓動工人繼續罷工。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立)《工人 工會 工棍之我見我評》一書從1980年代初內地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香港製造業逐漸北移,部分不良僱主為逃避支付解僱補償掀起一波波勞資糾紛談起,到結語指出當缺乏危機感、缺乏前輩的艱苦創業精神,尤其缺乏愛國政治理念時,工會的前途便很難樂觀。

香港近十餘年其中一宗最大型工潮,莫過於2007年長達36天的扎鐵業罷工事件,梁富華於書中第四章便用了長達37頁去講述工潮的始末和真相。

他除了談及行業的加薪制度及該宗工潮的始末外,更指職工盟轄下其他工會於事件上行動不多,反透過學術、文化、宗教、社區與政治等不同界別來聲援,根本是職工盟圖以之作為推行工運「社運化」的實驗場,更唯恐工聯會、扎鐵工會與資方的談判有所進展,竟在罷工現場帶領工人遊行、在八號風球下圍堵港鐵站甚至堵塞交通。

梁富華亦在書中透過他所見所聞及報章報道等指出,職工盟於扎鐵工潮過後成立了「紮鐵業團結工會」,雖然職工盟曾宣稱參加罷工者有逾千人,但根據勞工處資料顯示,「紮鐵業團結工會」於2007年僅有309人,到2010年更只得126人。此外,職工盟亦成立了「支援紮鐵工人基金」,但籌得的錢如何支出,地盤工會的負責人卻不能過問,只是李卓人說了算。

職工盟多工會「有招牌無發展」

梁富華再以1994年堵塞香港仔隧道罷工及空運貨站於1999年先減津貼再於2000年大幅加薪事件等例子,說明職工盟及李卓人許多時只想「搞大輿論壓力」、靠惡包圍公司等激進手法,無助勞資談判,更指職工盟成立的不少工會「只是有招牌無發展」,如迪士尼、屈臣氏及雀巢工會等,人數不多,根本不能為工人爭取到什麼。

梁富華於書中總結指職工盟「不是一間真正意義的工會」,其做事方式、方法與工會謀求工人團結的手法背道而馳,且自成立之日起便靠不停指責其他工會來抬高自己,又藉激進言詞,將工人的利益作賭注,「以打得贏最好,打不贏就無所謂的做法來掩蓋其政治目的;所以這不是一間對工人利益負責的工會所為。」

作為工會,應力求做到最好,梁富華亦在其中一個篇章提及工聯會不足之處,並建議工聯會應按照實際情況,調整各系統工會的架構和成員,同時要立即加強有針對性的政治和工會業務培訓,提高愛國工會隊伍的水平和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