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熱點 > 正文

財稅改革治本之策

2018-08-01

以地方融資平台為代表的地方債務風險凸顯,源於地方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機制缺陷、城市發展的宿命等,當然也有金融體系自身的問題。專家認為,解決這一債務矛盾,金融部門的改革必不可少,真正的重點和難點還是財稅領域改革,應盡快健全地方稅收入體系和發債體制,以及相配合的激勵和懲罰機制。

「中國高槓桿風險的根源在於財稅體制改革滯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指出,中央地方財政關係一直沒有理順,省級政府代市、縣政府發債,中央審批額度,舉債、支出權責不對等,催生中央財政兜底幻覺,導致「剛性兌付」和道德風險。

理順央地財政 健全稅收體系

徐忠認為,財力協調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健全地方稅收入體系和發債體制。其中的關鍵改革,就是要設法將一部分土地出讓金,用房產稅來替代。可以考慮將房產稅收入規模與地方債發行額度掛u,甚至房產稅償債收入不足部分,中央可以發行特別國債給地方配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則從金融角度指出,中國地方政府舉債壓力大一個原因是融資成本過高。發達國家政府債務中,國債的比重達到60%-80%,政府借的都是最便宜的錢。而中國政府國債加上地方債在廣義政府債務裡面的佔比不超過50%,大量債務通過銀行貸款、影子銀行、城投債舉借,融資成本偏高。中國除應提高國債和地方政府債的比重,還需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關鍵是利用市場化的機制和渠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