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太太和朋友談起外國與香港的游泳班,他說外國多以密集式訓練,一連學十天,先讓孩子學懂游泳,再慢慢拉長每一堂的間隔,訓練姿勢及技巧等。
他說在香港很難找到這類游泳班,即使有也多是比較貴的國際學校所提供的課堂,除非找私人教練,否則多是一星期一、兩次的。他說他的孩子每個星期再上課時,像要重頭來過。
太太在教孩子滾軸溜冰時,確也遇到這個問題,每次玩到第二個小時,他的平衡感進步了,但身體又累了,便會回家,但幾個星期後,又像重頭來過,當然每一次會有少少進步,但進度緩慢。以密集式方法去學習一種運動,的確可以令孩子快點掌握基本功,尤其是游泳,因為是求生技巧,我們都會較緊張他能否盡快學成。
剛去完日本,其中一站是西表島的沙灘,海裡有很多珊瑚礁和熱帶魚,優點是水很淺,所以各國的人都多帶孩子來玩。我們孩子還小,沒有租浮潛用具,但為了看到更多魚,孩子都樂意潛到水裡去看,我們也稱讚他們勇氣可嘉,又一次證明學習動機的確是最重要的。回港後開始學游泳,兩子也沒有怕水,很快已能用浮板一呼一吸地邊潛邊踢水,深感這個暑假選的旅行地點是最佳時機。
太太小時候曾跟專業的私人教練學游水,姿勢要求十分嚴謹,且操練不少,總有一兩個泳式游得特別快,滿足感挺大。但她就是不太喜歡泳池的水,有一次到新加坡某酒店,用湖水來做泳池水,便游得很開心。
至於海水,因為孩子還小,不會游得太出,但這回西表島的內灘又淺水又多魚,玩得不亦樂乎。
今次去海上活動繁盛的地方,看到日本人的安全意識挺強,他們沿岸多是長時間在海灘游玩,但無論懂不懂游水,都會穿救生衣,看到兩歲的孩子純熟地扣上救生衣,十分可愛。但當我們問他們,他們都說是懂游泳的,只是以防萬一。
欺山莫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