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鵬情萬里】某多多裡藏着的中國

2018-08-15

趙鵬飛

最近十年,內地出境遊的數字連年攀升。尤其是黃金周,來自內地的遊客,幾乎攻陷了全世界所有熱門旅遊景點。與之相應的便是出境遊客所展現的強大消費能力。橫掃各類奢侈品牌的經典款和最新款,已不足證明購買能力的強勁,動輒爆出的全款現付購買境外大屋豪宅的新聞,頻頻登上世界主流媒體,並迅速傳回內地社交媒體。似乎就是在這樣接踵而至的輿論氛圍之中,我們恍惚地以為,千百年來國強民富的民族夢想已然現實。

就在最近,以假冒偽劣產品集散地著稱的購物平台某多多,在不足三年的時間裡,突然衝出重圍,坐上了內地電商平台第三把交椅,緊接着又在上月底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不出所料,太平洋兩岸立即為此掀起了滔天的輿論波浪。西岸的中國人,在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上,怒斥的是這個電商平台公然縱容大量劣質仿冒產品大行其道,在赤裸裸地挑戰踐踏正常商業規則的同時,也踐踏了法律。東岸的美國人,則表示要追究這間市值大起大落的公司的法律責任。

口水酣戰,投訴增多,監管部門開始介入,要求按照法律法規對平台上的仿冒和偽劣商品進行整改。與此同時,很多平時掌握話語權的人開始發現,這個電商購物平台迅速崛起的背後,有一個被長期忽略的真相:大部分人是真的還生活在低質量的廉價品時代。

29元的電飯煲、50元的電風扇、160元的平板電視、300元的電冰箱、400多元的智慧手機......某多多上大量銷售的這些產品,一看價格便知質量和性能無法保障,但過去三年在這個平台上仍有超過三億的消費者光顧。從這些商品流向地來看,80%以上,都是四五線城市和鄉村。

在發達的歐洲各個商場血拚掃貨、釋放強勁消費能力的,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在某多多上,常年購買低廉到質量都無法保障的日用品的,也是中國人。

在這一輪關於貧富差距的討論中,有一組被引用最多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公報:2017年全國有80%的人月均支配收入在3,000元人民幣以下,有20%的人月均支配收入還不足500元;在衣着方面的消費,2017年人均支出1,238元;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人均支出1,121元......

放眼內地,北上廣深的城市建設和樓市價格,以及薪酬水準,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可以比肩世界一流城市了。第二梯隊的杭州、成都、廈門、天津、西安、蘇州、南京、青島等城市,也在各類展現城市風貌的視頻、圖片裡美輪美奐,呈現出發達城市才有的設施和配備。對比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每月的房貸、房租,甚至外出聚一次餐,購一次物,所費可能就已超出了全國80%的人一整月的實際收入。

在內地,貧富差距拉大,區域發展不平衡,並非某多多第一次暴露出來。隨便翻看某個省、某一級政府、某一年的工作報告,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一直被當做是政府工作不足之處寫在最前面。就連十九大報告中在論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時,也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既然如此,為何發展多年,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明顯改善?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十個最知名的經濟學家,分別各寫一本書,也不見得能給出精準答案。在我看來,有一個感性的答案可能與之息息相關。便是人性的弱點,人人都喜歡講成績,聽表揚。對主政一方的官員來說尤甚。要使其在短短的五年任期內,利用有限的資源,做出能讓看得見的成績,除了做好面子工程之外,其他的能不考慮就先不考慮。

於是,關於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關於縮短貧富差距的問題,就只能年復一年被當成口號來重複,卻始終沒有實質的改變。這也就是為什麼,透過某多多,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中國。

必須要承認的是,因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始是基本國情。作為決策者如果能始終把這個問題擺在第一位來考慮,不被局部成績和階段性成果所迷惑,相信這一國情,會有開始轉變的趨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