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此時,人體的陽氣達到一年的「高峰期」,愈來愈多的人被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困擾。因此,需要清熱、祛火。
進入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慾不振。因此需要健脾、開胃。另外,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還容易被濕邪侵襲。因此,需要祛暑、祛濕。
三伏天推薦大家飲用甘涼滋潤、生津養陰的酸梅湯。我在專欄以及微信朋友圈都曾推薦過「自製酸梅湯」。
酸梅湯雖然名字中只有酸梅,但實際用到烏梅、山楂、甘草、陳皮、玫瑰花五味原材料,烏梅最能補肝,還有益心臟和肌肉,山楂擅長消食健胃,降血脂,陳皮促消化,玫瑰花善於理氣,甘草能調和眾藥,使它們更好地發揮藥效,五者共同熬煮成酸梅湯,可謂是黃金搭檔。
早在商周時期,先祖就已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為飲料。到了清代,酸梅湯是御膳房為皇帝秘製的消暑解渴飲料。且因其有除熱送涼,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譽為「清宮異寶御製烏梅湯」。後傳入民間,成為傳統消暑飲料。
名醫彭子益治療溫病用的神方就是酸梅湯,據《南京日報》報道,彭子益說:「暑月熱極之時,心慌意亂,坐臥不安,面紅膚熱,身軟無力,不思飲食,舌淨無苔,或舌色滿紅,此暑火不降,木氣失根也。方用烏梅5大枚,冰糖2両,煎湯熱服,酸甘相得,痛飲一碗立愈。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
酸梅湯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飲料之一,被稱之為「國飲」。酸梅湯的功效非常大。
酸梅湯降壓、降糖、護心。酸梅湯適合氣陰耗散的夏天。烏梅裡含有豐富的鉀,而中國人的飲食中,鉀是最缺乏的元素之一,缺鉀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慢性病。
此外,酸梅湯除了具有排解人體內油膩、阻止多餘糖類轉化為脂肪的作用外,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各種微量元素,在幫助人體排油降脂外也能為人體有效補充各種營養。
酸梅湯具有清血、祛濕、保護消化系統、增加能量的功能,所含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潤腸通便。酸味入肝,夏日喝一杯酸梅湯,可以滋養肝臟。
乳酸過多會產生疲乏感,酸梅湯富含有機酸,可以抑制乳酸,從而有效抗疲勞。一杯酸梅湯下肚,肌肉和血管組織活力滿滿,人也精神了。
酸梅湯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腸胃裡腐化。還能開胃健脾,有效改善食慾不振、神疲乏力、口苦口膩等「濕」症問題。
自製酸梅湯:
材料:烏梅30克,山楂15克,生甘草9克,陳皮5克,玫瑰花3克,紅糖適量。
製法:藥材洗淨,放入鍋內,加入約12玻璃杯清水,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煮5分鐘,加入紅糖溶化後,熄火。濾渣取汁,即可飲用。待涼後置冰箱裡即成冰凍酸梅湯。
注意:烏梅酸度很高,煮的時候一定不能用鐵鍋,最好用陶瓷或砂鍋。熬好的酸梅湯也要倒入玻璃器皿或者陶瓷器皿中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