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中企對非技術轉移 成就「中非聯合製造」

2018-09-04
■中企對非技術轉移改善了當地的技術環境。圖為去年5月17日,肯尼亞火車司機跟隨中國老師熟悉操作流程。 資料圖片■中企對非技術轉移改善了當地的技術環境。圖為去年5月17日,肯尼亞火車司機跟隨中國老師熟悉操作流程。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帥 北京報道)技術基礎薄弱,是制約非洲國家發展的主要瓶頸。中國社科院最新發佈的《中資企業非洲履行社會責任報告》指出,中資企業一直積極開展對非技術轉移,履行附加技術轉移條件的合作協議,通過多種途徑推進對非技術轉移的升級和優化。中國社科院專家特別指出,中國企業投資非洲製造業,變「中國製造」為「中非聯合製造」。

上述報告介紹,中資企業對非技術轉移的領域,包括工程施工工法與施工技術、機械設備的操作與養護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農業生產技術、企業管理技能等。技術轉移不僅改善了東道國的技術環境,支持了非洲國家的支柱產業,而且增加了東道國勞動力的收入,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鐵路技術工程學院

報告透露,2017年5月底建成通車的蒙內鐵路,單是對非洲當地技術人員的培訓就達到2萬多人,並聘請中國老師為當地培養了2,000多名運營人才。此外,中國還幫助肯尼亞建立鐵路技術工程學院,全額資助100名肯尼亞學生來中國學習。

「非洲製造業極具潛力」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研究員姚桂梅指出,非洲製造業極具潛力,中國企業投資非洲製造業過程中,變「中國製造」為「中非聯合製造」,幫助一直依靠資源參與非洲產業鏈協作的非洲國家掌握了新技術,並具備了生產和出口工業製成品的能力。她並倡議,可創立「中非聯合職業技術大學」,進一步向非洲當地進行知識與技術轉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