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中西合作

2018-09-09

我之所以花了四期專欄講述「粵曲評級試」的來由,主要是回應外界對由外國大學頒發證書的批評。

正如前文所述,從2006年在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討論開設粵曲水平分級試的可能性起,已是向外國提供類似考試的學院取經,因為外國學院對舉辦不同學科的水平測試,具豐富經驗和成熟機制,我們只須根據粵曲的內涵和特色訂定考試內容及評分準則,套入外國大學的機制便水到渠成;只是在研討的經程中,部分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不希望由外國大學主辦粵曲水平分級試,所以我們一直在尋找願意承擔這項目的本地大專院校或具代表地位的粵劇團體,惟始終無人問津。

我一直都不明白,舉辦粵曲水平分級試肯定有助推廣粵曲,為何大部分大專院校不想沾手呢?後來一位已退休的大學講師給我分析,現時全港大專院校都沒有主辦公開的水平測驗試,如果要他們開辦,便需從零開始,工作非常繁重,如果開辦頒發文憑或證書的進修課程,工作簡單得多;另外,資金也是大問題,新的項目需應付新員工、宣傳、報名、場地等等的開支,一旦反應不如預期,報名費未能彌補支出,又不能如進修課程能隨時停辦,學校便壑W了一件放不下的包袱。那位講師的分析似乎頗有道理,怪不得梁寶華教授申請資助失敗後,便要把粵劇水平測驗計劃擱置。大學講師的分析也讓我明白要實現粵曲水平測驗,必須另闢蹊徑。

談到另闢蹊徑,2006年有人曾提議與內地粵劇院校合作,由他們提供考試大綱、主考官、頒發證書,一如香港考試局的中樂水平分級試由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主辦般。熟悉粵曲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穗港兩地的粵曲發展分途發展,內地以簡譜教學,吸西方配器法來豐富伴奏音樂;香港則依傳統用工尺譜,梆黃用追腔拍和。為了保存本地粵曲以演唱者為核心的傳統,粵劇評級試也要求考生熟悉工尺譜、上下句、分頓、收音等基本知識,培養良好的讀譜能力,所以很早便放棄與內地粵劇院校合作的念頭。

如果讀者想知有關粵曲評級試的資料,可登入香港粵劇學者協會的網頁。9月16日上午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有一場收費的粵曲評級試工作坊,報名方法也刊載在網頁,大家想深入了解考試的詳情,不妨報名參加。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