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 翠袖乾坤】抑鬱盡在不言中

2018-09-20
■鑽牛角尖,人便容易精神崩潰。(網上截圖,原作者為安生說)作者提供■鑽牛角尖,人便容易精神崩潰。(網上截圖,原作者為安生說)作者提供

連盈慧

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連續第七年作問卷調查,中學生五成抑鬱,老師也有三成中度或嚴重抑鬱。古人就從未說過讀書是苦事,且不說宋末元初創辦書院的教育家翁森的《四時讀書樂》,就說晉朝漢朝的車胤孫康和匡衡吧,小時候全都是窮孩子,家裡點燈的油都買不起,車胤讀書,靠捕捉螢火蟲借光;孫康則靠雪地反映照明苦讀,匡衡鑿破密室腐牆透出來的光,這樣的讀書環境也夠抑鬱了,可是那幾個少年還是不以為苦,苦就抑鬱讀不成書了。他們成年後分別各有成就,看來就是因為都有足夠智慧,能以刻苦精神和勇氣戰勝抑鬱,相信今日其中未受抑鬱感染的學生,必然也有與上述古人相似的精神和勇氣。

不過話說回來,有多數學生抑鬱總不是好事,如果抑鬱來自功課壓力,相對老師的抑鬱也必同樣來自改卷壓力,真是這樣,那就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教育當局要認真注意了。而且最教人深表同情的還是老師的壓力,可能改卷之外,多少還受到校方行政方面不可告人的壓力。過去老師還可本着教不嚴師之過的使命執好教鞭,但是自從西化教育實施之後,人之患執了幾千年的教鞭已不管用,老師無不有難言之苦,學生冥頑,罰企打手板不行了,好言相勸,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領會老師的苦心,當中還助長某些學生的惡行。

近年出了不少「新派教育家」,為吸引學生聽課,放下身段與學生打成一片搞「棟篤笑」,可是這些老師也未必享受到黃子華的「快樂」,背後可能也有他難以告人的抑鬱,不擅搞笑的老師更不用說。

話說長了,學生老師抑鬱,飽受學生衝擊的校長又如何,日日緊張兮兮望子成龍的家長,難道都有超人級成熟?尤其是學生和家長互相折磨出來的壓力,還是大多數家庭主要的抑鬱來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