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甲午海戰經遠艦現身遼寧海域

2018-09-22
■工作人員對從「經遠艦」挖掘出的遺物標本進行清洗。 新華社■工作人員對從「經遠艦」挖掘出的遺物標本進行清洗。 新華社

500餘件文物見證悲壯歷史 暫未確定是否整體打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繼「致遠艦」之後,中日甲午海戰遺蹟水下考古工作再獲重大成果。國家文物局昨日發佈消息稱,今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這艘沉睡海底124年的艦上,考古隊員清理出鐵、木、玻璃、陶瓷等材質的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包括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37毫米炮彈、47毫米炮彈等武器裝備。

據介紹,「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底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艦長)。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四艘。其中「經遠艦」受到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奮戰,直至戰艦最終沉沒。全艦僅有十六人倖存,管帶林永升及二百餘名官兵捐軀殉國。

考古工作保護為主

國家文物局表示,「經遠艦」的沉船其實在2014年就已經被發現,此次是確認其具體身份。考古隊員9月15日在海床面以下5米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的艦名字牌,由此確證沉艦即為「經遠艦」。目前對「經遠艦」的考古工作主要以保護為主,暫未確定是否如「致遠艦」一樣整體打撈。

另外,遺址中還發現一塊木牌,清晰書有「經遠」二字。艦體前端保存了艏柱、錨鏈、舷板等遺蹟,外圍還發現大量散落的艦體構件。水下考古隊員從沉艦上清理出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遺物標本種類十分豐富,包括鍋爐、斜桁、舷窗、艙門、鐵甲堡襯木等艦體結構,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37毫米炮彈、47毫米炮彈等武器裝備,以及銼刀、扳手、旋柄等船載工具。

遺址中還發現了53毫米格魯森炮彈、120 毫米炮彈引信等,均不見於「經遠艦」出廠檔案,推測為海戰爆發前緊急添置的武器裝備。

文物局還表示,「經遠艦」是德國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發現為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與2014年發現的「致遠艦」一樣,「經遠艦」沉艦遺蹟是中日甲午海戰真實見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