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9月22日、23日,上海京劇院梅派青衣史依弘攜「梅尚程荀史依弘」專場登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兩天時間內,史依弘一人獨演《蘇三起解》、《昭君出塞》、《春閨夢》與《金玉奴》四齣劇目,帶領現場觀眾「離洪洞」、「憐莫稽」、「等官人」、「別漢軍」。恰逢中秋佳節,不少資深戲迷攜親朋好友走進劇場,有些家長更是帶着孩子第一次走進劇場觀摩國粹藝術,一時間座無虛席。據悉,「梅尚程荀史依弘」專場演出年底還將於香港文化中心二度展演,現已公開售票。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的舞台上,史依弘演繹得細膩、精湛,觀眾觀賞得如癡如醉。當史依弘在《蘇三起解》裡化作玉堂春哀怨哭啼時,劇場內一度響起「蘇三離了洪洞縣」的大合唱;而當史依弘在《昭君出塞》裡化作王昭君回望家鄉時,戲迷觀眾又紛紛被這份家國情懷所感染,淚流滿面。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來自上海、天津等地的戲迷特意趕來北京觀看這場中秋大戲,結束後還意猶未盡,相互間哼唱着曲調切磋討論。
此次一人演繹四大流派,史依弘表示《蘇三起解》、《昭君出塞》、《春閨夢》和《金玉奴》這四齣戲,戲迷觀眾百看不厭,「我自己也非常喜愛,我學習不同流派的劇目,博採眾長,從各個流派中汲取營養,化為己用。」史依弘認為,流派不是障礙,如果能把每一個人物都演得栩栩如生,打動觀眾,觀眾自然會從人物中獲得流派的美感。著名文藝時評人張敞則稱,「這四齣戲,史依弘演出了既屬於她的,又屬於流派的,不偏不怪,不刻意拿捏的氣質」。
傳統文化創新型轉化
「梅尚程荀史依弘」北京站巡演,舞美方面,設計師有意打破和弱化了傳統京劇舞美的視覺色彩與燈光感受,採用光導纖維材料,為傳統京劇舞美注入更多現代化元素,觀眾得以在梅尚程荀不同京劇空間自由穿梭。在史依弘看來,「傳統與創新並不矛盾,只有在很好的繼承之上,才有創新能力,同時,離不開認真與努力的學習,真心地與觀眾與同業者交流心得,共同探討京劇藝術的發展。」
早在今年五月一日,史依弘一人唱遍「梅尚程荀」四齣劇目,已經在上海大劇院向戲迷觀眾顯露出廬山真面目,演出火爆、一票難求。此輪北京站巡演,票務也一早售罄,這在非春節假日的北京戲曲演出市場,成績凸顯,不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