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睆瑊M思】同是善於言辭 褒貶不可混用

2018-10-05
■演講時說話流暢,善於言辭,應用「侃侃而談」形容。 資料圖片■演講時說話流暢,善於言辭,應用「侃侃而談」形容。 資料圖片

「侃侃而談」與「誇誇其談」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成語。「侃侃而談」典出《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上文的意思是,孔子在朝中與下大夫談話,表現從容、和樂,可見孔子在朝廷上能視乎彼此地位的尊卑,表現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後來,「侃侃如也」演變為「侃侃而談」,用以形容人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誇誇其談 來源不明

至於「誇誇其談」,台灣教育部「成語典」未有註明出處,只說明其含義為「文章或言語浮誇,不切實際」。而內地的網上百科辭典「百度百科」,則謂此語出自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誇誇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筆者考查手頭上的《儒林外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卻發現與此版本的文字有異。第十一回這幾句中並未有「誇誇其談」一詞,只有「咶咶而談」,而到圖書館翻查清乾隆年間的《儒林外史》刻本,亦是作「咶咶而談」,實未知「百度百科」的引文有何版本依據。

至於另一網上字典「漢典」,雖然均以《儒林外史》第十一回為「誇誇其談」的出處,其所引文句與「百度百科」亦完全一樣,但當中卻未有「誇誇其談」一詞,而只有「咶咶而談」。若然如此,則「誇誇其談」的典故出處未明,可否算作成語,似乎尚有待考察。

況且,《儒林外史》原文的「咶咶而談」,其文意顯然與「誇誇其談」有異。「咶」字同「聒」,即聲音嘈雜吵鬧之意,與意指「言語浮誇,不切實際」的「誇誇其談」實際上意義不一。不過,不論「誇誇其談」典出何處,此語已成為一常用詞,用作批評別人言語浮誇、不切實際,其為貶義詞,當無異議。

「侃侃而談」與「誇誇其談」表面上意義相近,似乎均用作形容別人說話流暢,善於言辭,但前者為褒義,後者則為貶義,切不可混為一談。

然而,不少人卻常將兩詞混用,如有批評香港政府官員的文章謂:「要管治一個地方,只坐在辦公室中侃侃而談、紙上談兵,根本就是惹人笑話、不切實際,不知民間疾苦。」當中的「侃侃而談」應作「誇誇其談」。

至於有媒體寫︰「香港鴾j學好似冇public speaking呢個課程,中學生亦唔准在課堂上多嘴,所以香港學生好多怯於站起發言,內地幹部可以,企起身就誇誇其談,香港高官未見過可以咁做。」文中的「誇誇其談」,卻應改作「侃侃而談」。

■琤芮瑊z學院中文系高級講師 馮慧心博士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