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理大改良技術 早3年預測青光眼

2018-10-23
■理大改良技術,能提早3年預測青光眼。 香港文匯報記者楊佩韻  攝■理大改良技術,能提早3年預測青光眼。 香港文匯報記者楊佩韻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被喻為「視力神偷」的青光眼,確診時患者眼部神經線或至少已有25%至30%死亡,可謂回天乏術。然而,香港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使用改良版的「多焦點視網膜電生圖」(mfERG(MOFO))能提早3年至4年預測青光眼,準確度逾90%,能盡早預防及治療。有眼科副教授表示,45歲或以上、深近視、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人士都有機會患上青光眼,連近期大熱的空中瑜伽等倒吊動作會令眼球壓力增加,長期高眼壓都有機會患上青光眼。

現檢查有局限 發現已中後期

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陳浩龍日前表示,現時量度青光眼的檢查有不同局限,如眼壓檢測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大、眼底鏡檢測依靠醫生經驗及主觀觀察等,當視野檢測發現有問題時,眼部神經線已約有25%至30%死亡,「神經線死掉便回不了頭。」他指出,近十年常用的光學視網膜斷層掃描(OCT)能看到眼球結構及厚度變化,但多呈現中後期青光眼病徵,他期望可檢測早期青光眼變化及進行預測。

陳浩龍指出,「多焦點視網膜電生圖」量度的準確性很高,但只能測試到眼球外層,內層則未能準確,故他以此作為基礎再改良成「mfERG (MOFO)」,將視網膜電生圖分成4幀不同顏色及閃光,用以刺激眼球感光及自適應指數。他解釋,「由於視網膜對光有一定的適應度,青光眼正是因為內層出現問題而難以對光作出適應。」

陳浩龍根據對照組及4年高風險患者的追蹤測試發現,「mfERG (MOFO)」能有效提早3年至4年預測到初期青光眼病變,準確度逾90%,認為是次發現能在眼睛發生結構變化前,偵測到青光眼對眼睛的損害,並能檢測主要受早期青光眼影響的視網膜功能。他續說,能協助醫務人員及早發現,早期青光眼的變化,有助患者盡早接受治療,挽救視力。

亂用眼藥水 終患青光眼

他提醒市民,不要胡亂使用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也不要翻用眼藥水及狂用眼藥水。」他指曾有一名青光眼患者因為眼睛不適去看A醫生,A醫生提供眼藥水,患者之後沒有向A醫生覆診轉看B醫生,其間B醫生也向他提供眼藥水,及後該名患者又找C醫生,最終因為過量使用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而患上青光眼。

「創新科技月2018」於本月20日至12月7日舉行,當中「創新科技嘉年華」於下月3日至11日假香港科學園舉行,並以「創科生活.智慧未來」為主題,由本地大學、政府部門等展出最新發明及科研成果,更有導賞團及互動遊戲,讓大眾體驗創科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