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曾歷村落盛衰 痛感毀林之惡 疆夫婦守護荒漠林23載

2018-11-25

新疆東天山腳下,呼嘯的寒風將木門敲打得陣陣作響。早飯後,護林員羅玉兄與丈夫趙金閃穿好衣服,坐上電單車、駛出新疆哈密的七角井村口。經歷了該村1960年代的繁華至後來的衰落,夫婦倆已獨自堅守附近的荒漠林23年。 ■新華社

七角井村每年有超過200天的大風天氣;不僅沙塵遮天蔽日,還會將莊稼一掃而空。1960年代,這裡也曾繁華;天山南北的建設、臨近的要道蘭新公路、湖鹽等資源都吸引了上萬人居住。

53歲的羅玉兄回憶,當時周邊的胡楊林茂盛高大,但因村民時常砍下紅柳取暖或家用、過度放牧,荒漠林越發稀疏。後來,鹽化廠破產、國道也改線了;於是,20年前,全村300多人紛紛遷走。而見識了林區毀壞的惡果,羅玉兄與丈夫選擇看護5,054公頃的荒漠林。

頂風而行 加固防護網

倒塌的院牆、枯死的白楊、只剩殘缺桌椅的教室......一路不見冒起炊煙,唯有犬吠之聲愈發模糊。一路顛簸,寒風正如刀割。電單車不及之處,兩人便頂風步行,拿出鐵絲、鐵錘等工具對損毀的防護網加固。圍欄內的胡楊、梭梭(編者按:一種沙地植物)隨風搖擺。

回到只有舊桌椅、硬板床、土牆的護林站中,羅玉兄在爐邊溫暖凍僵的手指後,便開始記錄:「今天晴,有大風,我們去林區巡護......」。這就是他們的家--長期缺電缺給養不說,夫婦倆更得克服孤獨。「每天你望我,我望你,不過久了也就習慣了。」趙金閃笑道。

傳授知識 發展護林員

七角井背後的群山之中,是牛羊轉場(編者按:「轉場」即換季時,牧民將放牧的牛、羊、馬驅趕遷移至不同草場的傳統)避寒的「冬窩子」(編者按:遊牧地區嚴冬為畜群所選防寒避風的地方)。冬日裡,和善的夫婦倆總會備好茶飯;久了,這裡竟成了往來哈薩克牧民的「驛站」。圍坐在火爐邊,夫婦倆不忘傳授朋友們生態保護知識。在羅玉兄的推薦下,53歲的哈德力汗.阿布德哈帕爾也成為了兼職護林員。

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強荒漠植被監管;沒了伐木聲,散養的牛羊不見蹤影。「有的紅柳長得跟房子一樣高,駱駝刺、梭梭的幼苗都冒尖了。」趙金閃說,荒漠植被密度增大了,近年再未碰到嚴重的沙塵天;黃羊、狼等野生動物也時有遇見。

夫婦倆說,林子沒人看護,就會有人破壞。於是,他們又主動挑起了看護附近河道、水源地的職責。明年,哈密市林業局將在七角井改建管護站,夫婦倆的居住條件將大為改善。羅玉兄說:「我們打算站好這班崗,卻不希望是最後一班『哨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