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美術教師百米臨建圍牆繪武漢市井

2018-11-19
■ 易小陽介紹着這面牆以及自己的壁畫。 網上圖片■ 易小陽介紹着這面牆以及自己的壁畫。 網上圖片

老街記憶觸動市民 臨拆除成「打卡」熱點

「我把兒時的記憶都畫在這面牆上了。」61歲的易小陽曾是武漢漢陽一所中專的美術老師。湖北美學雕塑系首批畢業生之一的他,因為近年在牆上作畫,被譽為「民間畫家」。

2011年左右,武漢漢陽區鍾家村西大街南邊的商舖和樓房全部拆除,臨時圍起一面百餘米的圍牆。此後7年,易小陽將拆掉的商舖、街坊鄰居、街景在圍牆上畫成了一幅西大街版的「清明上河圖」。

如今,這面行將拆除的圍牆,吸引着市民們紛紛前來「打卡」。 ■ 澎湃新聞

西大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在街口開鞋舖的詹先生說,這條街近百年也是漢陽重要的老商業街。易小陽家就在西大街,並在這條街生活了30、40年。 2011年,西大街南邊先是聳起了一面10餘米的圍牆,遮住了幾家店舖。當時,易小陽就產生在牆上作畫的念想,「有強烈的創作慾望,想把生活在這裡幾十年、兩三代人畫到牆上。」

一人添一筆 7年聚人氣 

易小陽介紹,這個想法足足構思半年之久,最終成為了名叫「老西大街」的一面10餘米長的牆畫--畫有正在炸麵窩的老婦,推着三輪車賣荸薺的商販,剛放學打着傘回家的小學生等充滿生活氣息的人物。「這些都是我看到的,或者是我正在畫的時候走過的,給了我靈感。」

2012年底,這面牆向左右兩邊延伸了接近百米。易小陽堅持作畫,他說,一方面想把老街的記憶用畫牆畫的方式記錄下來,一方面他還有街坊鄰居的支持和參與。

有一次,易小陽正畫到一位母親背着一位小女孩時,走過一個下幼稚園的小女孩對易小陽說她也想來畫;易小陽欣然同意,把畫筆交給小女孩。易小陽說:「她媽媽要她走都不想走,小孩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很有童趣,蠻有味道。我覺得讓街里街坊都參與到牆畫中,更加生動、更有樂趣。」

不少人街坊鄰里看到易小陽作畫後,也加入了作畫的隊伍。「書法寫得好的,在這裡寫了一首詩,還畫了翠竹,我也不知道是誰,還有點功底啊。」易小陽說。

去年10月,易小陽從中專美術老師的位置退休後,由於「西大街」走紅,他被邀到江漢大學當客座講師。此後,他不時把學生帶去這面牆。「這是個藝術牆,學生來畫就有變化些了,不然老是一個人畫,風格就單一了。」 易小陽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