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雙城記】六百億的警示(一)

2019-01-11

何冀平

2018年的中國電影票房達到六百億,這個數字讓所有電影工作者欣喜驕傲。每一個電影人都知道,票房不是標準,製作出好電影,才是從業者的目的。怎樣拍攝出有水準、有品味、不庸俗、不說教的好電影,讓中國電影真正登上世界影壇,才是中國電影人的課題和奮鬥目標。

怎樣才能拍出好電影?我想起上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和電影的一段往事,剛剛過去的1月8日,是他去世43年的忌日。

那是大躍進年代,文藝界重點批判蘇聯修正主義,人性、人情、人道主義在藝術作品中的表現,也成了重點批判對象。電影界人人如同驚弓之鳥,前怕狼,後怕虎,謹小慎微,創作一片蕭條。

1961年6月,各大電影製片廠和一些電影明星接到通知,去北京新僑飯店參加中宣部和文化部召開的「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全國電影故事片創作會議」。一個消息迅速傳開,總理周恩來要來參加會議看望大家。像嚴寒時節吹來了春風,大家預感,凡有周恩來出場,會議就不會出現劍拔弩張的逼人氣勢。

上午9時整,風度翩翩的周恩來進入會場,所有代表自發起立鼓掌歡迎。周恩來認真地總結了文藝和電影工作的經驗教訓,他首先說,我國電影的內容是正確的好的,但影片的藝術形式還不夠豐富多彩。他嚴厲地批評在文藝工作管理中「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辮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不民主作風。他說,文藝為政治,要通過形象、形象思維,把思想表現出來,標語口號不是藝術。群眾看戲看電影,要從中得到娛樂和休息,教育寓於娛樂之中。周恩來的講話,對當時噤若寒蟬的文藝工作者來說如同春風,長久被壓抑的擔驚受怕煙消雲散,轉化為躍躍欲試的創作衝動。會議結束,大家以為周恩來會很快離開,他向四周看看,問「怎麼沒有看到水華?」水華就是周恩來在講話中提到的電影《林家舖子》的導演。

水華成名於1945年,那年他三十歲,導演了電影《白毛女》。1964年拍攝電影《烈火中永生》,之後水華的電影創作中斷了十五年,1979年,水華導演了他晚年的電影代表作《傷逝》。1995年12月水華去世,去世後十二天,他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四十五年電影生涯,水華只拍攝了七部電影,基本上部部都是名作。但一切好像他的名字早已經暗示的那樣:逝水年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