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國產土專家 記憶力驚人

2019-01-17
■這是于敏在工作中,攝於1980年。  資料圖片■這是于敏在工作中,攝於1980年。 資料圖片

他是諾貝爾獎得主、核物理學家玻爾口中的中國「氫彈之父」;他是第一個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他的名字曾被保密30年,直到氫彈發射成功多年後才得以解密......他就是2014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奠基人之一--于敏。

1926年,于敏出生在天津市一個普通百姓家庭。1944年,18歲的于敏入讀北京大學工學院,後來轉入理學院修讀物理科,鑽研理論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畢業後,考取了物理學家張宗遂先生的研究生。

由於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1955年,他被授予「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1956年晉陞為副研究員。

從未喝過「洋墨水」

在張宗遂、胡寧教授的指導下,1951年于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被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這個所1950年才成立,由錢三強任所長,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長。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年輕的于敏參加了接待。于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後,發表文章稱于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國產土專家」的稱號由此而來。

與錢學森等國外學成後毅然回國的「海歸派」不同,于敏是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唯一未曾出過國的,彭桓武院士說:「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國內當時沒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

勤奮造就「最快速」

之所以能夠完成氫彈研製任務,全靠他的勤奮以及驚人的記憶力。1967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製過程中,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中國氫彈研製中的關鍵人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