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治癌路遙難頂 「療心」助渡難關

2019-01-23
■徐先生(左)參與中心活動後勇於接受治療,身體狀況大幅改善。 香港文匯報記者顏晉傑  攝■徐先生(左)參與中心活動後勇於接受治療,身體狀況大幅改善。 香港文匯報記者顏晉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晉傑)本港癌症新症數字屢見新高,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作量大,較難在治療外進一步關心病人及其照顧者的其他需要。有社福機構因而針對問題推出支援小組、心理教育課程及工作坊等以人為本的全方位服務,並於早前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調查發現,相關工作對推動患者及其家人積極面對漫長治療過程有極大幫助,值得於全港各區加以推廣。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於2016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推出為期3年的「賽馬會『以心療心』癌症支援計劃」,中心雖然只得不足10名職員,但團隊已包括腫瘤科資深護士、註冊社工、臨床心理學家及營養師,他們於過去一年為近4,000名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癌症資訊及心理輔導等服務。

與病友交流 添治療信心

現年78歲的徐先生於去年8月確診患有小細胞肺癌,醫生初時指他最長僅餘下8個月壽命,他當時因為擔心辛苦而不打算接受治療,但到中心參與支援小組並接觸過其他同路人後改變主意,「我見一些病友接受治療後仍然十分精神,汲取他們的經驗後發覺癌症原來並不可怕!」

徐先生於是開始接受治療,至今已經完成4個化療療程,正等候開始接受電療。他指接受化療初期雖然辛苦,但認為身體情況有大幅改善,「身體回復達90%,有時忘記自己是癌症病人,收到政府來信指我屋外的樹如果倒下令人受傷要負責任,我自己斬樹,樹幹直徑有20吋,體能跟三四十歲時並無大分別,壽命應該不止8個月,8年也有機會。」

銘琪中心董事會主席梁智雄指出,癌症現時已不再是絕症,但患者痊癒後或會為癌症會否復發而感到徬徨,他認為社會應更重視他們的情緒及心理健康,但不論在公營或私營醫療體系工作的醫護人員工作均非常忙碌,往往缺乏時間兼顧有關工作,形容中心是醫院的良好夥伴,可完善癌症關顧服務,令患者及家屬均獲全面且具質素的照顧。

中心早前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研究亦發現,中心服務使用者亦對相關服務感到十分滿意。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及副學院主任(本科教育)陳胡安琪指出,逾90%服務使用者均滿意中心服務

她認為服務不單能令他們保持身體健康來應付治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更有助他們增加有意義和滋養生命的活動,並看到自己有更多價值。

陳胡安琪認為,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可與醫療服務互相配合,令患者及身邊親人得到更多支援,認為政府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時,可參考銘琪中心的核心價值,並加入服務計劃中,令市民生病時可獲更全面協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