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社會常說「贏在起跑線」,然而兩名出身基層的中文大學女生,將生活上的困乏化為助人動力。童年時曾出入沙士病房的劏房少女,深感護士的溫柔而努力考上護理系;而家庭經濟欠佳的女生,則因目睹從事服務業養家的母親偷吃止痛藥而痛心,故創立為打工仔紓壓的社企。縱然「輸在起跑線」,她們仍然成為家中的第一代大學生,走出精彩萬分的人生跑道。
就讀中大護理學三年級的李詠雯,小時不但體質羸弱,成為醫院「常客」,更曾於2003年沙士期間,因有肺炎症狀而需要入住隔離病房,雖然當時年紀尚小,對護士無微不至的照顧卻銘記於心。詠雯小時一家四口只是住在百多呎的劏房,但她沒有因而妄自菲薄,反而力爭上游,最終以優異成績,如願進入護理系。曾在老人科實習的詠雯表示,她曾為腹瀉的老人「換片」,雖然感到辛苦,卻認為「只要我忍耐一會,就能換來老人一個下午的舒服」,正是這股助人的熱忱,讓她一直堅持着夢想。
睹母長企抱恙 女決心辦社企
中大社會學四年級生雷恩,學業成績出眾,於大學曾連續三年及兩年獲頒發所屬書院及學院之院長榮譽獎狀。她分享道,自己剛升上英中時家庭經濟狀況欠佳,成績亦不好,但從事服務業的母親卻攢下微薄薪水,為她買了一部電子辭典讓她決心學好英文。雷恩母親因長期站立而病痛纏身,目睹母親偷偷服用止痛藥後,她深感服務業員工其實更需要受到關懷。大學期間她創立了名為Emologue的社企,意為情緒加上對話,透過帶領參加者以「神秘顧客」方式,觀察商場不同員工的壓力來源,並通過遊戲治療的方式,讓參加者學會疏導負面情緒。
兩位同學早前獲頒「領展第一代大學生獎學金」,以嘉許她們於學術及社會服務方面的卓越成就。該獎學金旨在鼓勵家庭三代中首位入讀本地大學的學生,以協助社區內年輕人向上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