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日前出版新書《Old Hong Kong in Colour》,以彩色舊照配文呈現上世紀四十到六十年代香港風貌,與讀者一起重溫迷人的香港舊時光。日前,該書作者林準祥與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管沛德(Peter Cunich) 在香港大學舉辦讀書講座會,一同解析彩照下舊香港之風采。■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石婉盈
照片,可以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收藏一座城市的記憶,哪怕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抹去封面那層淺淺的灰,翻開都是記憶裡的色彩。當年的攝影師「卡嚓」下的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都被鎖在照片裡,捕捉到的珍貴畫面,清晰記錄下時代風貌,也幫助新時代的我們迅速穿越到過去。照片折射出的是歷史,更是歲月的烙印,環境會隨着時代洗禮,唯有那一一記錄下歷史的老照片不變,無論經歷怎麼樣的摧殘依舊坐立不動,真實還原。
收入近三百張珍貴相片
能展現昔日風貌的老香港照片寥寥可數,一本聚集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拍攝的香港彩色照片集更是彌足珍貴。《Old Hong Kong in Colour》的作者林準祥是香港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中西古籍藏家、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博物館專家顧問,曾任上海大學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名譽教授、英國皇家錢幣學會會員等。《Old Hong Kong in Colour》一書共分作九個章節,涉及舊時代下的人物、建築、生活等等方面,讓人感受歷史文化的演變,穿越歷史長廊,見證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該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香港歷史,一改「歷史就是黑白照」的刻板印象,從上千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訪港旅客照中精選出近三百張彩色快拍照片變成相片集,並為這些照片添加說明,將歷史真實還原昔日港九街道風貌與城市地標。林準祥談到,着手整理上千張照片實屬不易,不少舊照像素低,色彩模糊;隨着時代變化日新月異,更難以確保照片中的背景地點,這均為他的工作帶來了挑戰。為了忠實歷史、為讀者帶來全真的舊香港面貌,他便做起了「偵查」的工作,從小細節着手,觀察大部分能辨別的建築物再推及其餘模糊的地標,通過與其他照片比對,最終敲定其具體背景。
從細節入手辨別舊時地標
林博士現場展示,面對一張拍攝到一名女子經過櫥窗的照片,如何在沒有任何建築物比對下辨認其所處位置-香港銅鑼灣。相中線索寥寥無幾,只見女子打扮新穎穿梭在大街上,但細心觀察便會發現,女子身後的櫥窗反射到對面的招牌廣告。再放大細看,會看到寫着「ICE & COLD STORAGE DEPT」的牛奶公司廣告,這正暴露了相片的拍攝位置,讓人最終得出結論-香港銅鑼灣。
再多再細小的線索,林博士都一絲不苟深入研究。一張照片拍攝到一名穿旗袍的女子站在街頭,而另外一張照片同樣出現該名女子以同樣的裝束出現在另外一個地方,透過比對背景,逐漸推衍出當時真實的香港景觀。大量考據工作一項都不可懈怠,考證照片中的年代、地點、人物都需要絞盡腦汁,反覆比對各種照片呈現的景象才能確保證據無誤。
在那個科技落後的年代,彩色照片雖是創新進步的表現,但無論像素還是遊客拍攝技巧都不及現代人。照片難免有瑕疵,模糊不清更是常態。林準祥其後邀請專業人士為照片進行修復,還原影像最初的色彩,避免出現偏藍或偏綠,最終以高清色彩版呈現在讀者面前。
上世紀遊客眼中的
香江風情
香港的風土人情、生活氣息,甚至人情百態都充分展現在相片集中,當中除了城市中心地標外,更有遍佈帆船的碼頭、新界的農村面貌等。人力車車伕、坐在街邊理髮的小孩、款款經過的時髦女性......不同的人物被悉數捕捉在相片中。而從相片集中讀者也可以看到舊時香港鮮活的生活場景:苦力正在卸貨;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對中國實施禁運下向內地走私貨物;六十年代人來人往的電影院,成為區內居民熱衷的娛樂消遣地點......相片集記錄着一段歷史,也反映時代發展與變遷面貌。
Peter Cunich提及此書是「向你呈現你沒有見過的香港,從中可以看到香港的轉變與人文自然。這是一場盛大的收藏」。香港曾作為英國殖民地,有着中西合璧的文化背景,這本書能看到香港的歷史發展與香港價值,其中的相片,無一不是生動、色彩斑斕的。
《Old Hong Kong in Colour》彷彿為讀者開了一扇歲月的窗,窺見已逝的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