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農曆臘月廿三、廿四正是民間傳統謝灶的日子,如果要數香港廚神食家,相信陳夢恩老師當之無愧,他是當年星島日報的總編,每天穿着長衫走遍各大小食肆,又會踏進街市去探討各種飲食文化,人人尊稱「長衫佬」,他卻謙稱自己為「特級校對」,因為總編的工作就是回去報館看看頭條,校對一下。老師謙虛,其實他是本港寫食經、講波經的第一人,也曾經擔任戰地記者,非常活躍和有創意。他在職之時非常忙碌,至退休後移居美國,車房內收藏了不少山珍海錯,更不時招待各方好友享用甚有名堂的「陳家家讌」,在廚房擔當主理重任的並非別人,而是未嫁入陳家連雞蛋也不會煮的二家嫂。
二家嫂方曉嵐女士和丈夫陳紀臨先生堪稱「恩愛廚神」,「我們真不敢當,老爺說過沒有人可以稱神,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話說當年方小姐是香港電台教育電視化妝部的主管,工作得非常忙碌辛苦,就在某個通宵當更的晚上,她有種衝動要脫離這沉悶的工作環境,想起了遠在美國留學、有過兩面之緣的陳家二公子陳紀臨,於是打了一個長途電話告訴他要嫁給他﹗
「我嫁到了美國才知道原來嫁進了一戶精於飲食的大戶人家,我當時懷孕較清閒,老爺看中我有天分因為我也來自一個懂得吃的娘家,再加上我那不肯認輸、追求完美、愛動腦筋的性格,他開始培訓我﹗老爺要求甚高,客人都是國共兩黨的名將、文化人,他們在笑談中品嚐美食,丈夫是有位子的,其間也會到廚房幫忙,而我就好像在酒樓工作一樣,手在炒菜,眼角要看着飯廳的情況,吃到什麼便做什麼。每次請客是12位,白天去市場買菜及準備,半夜發鮑參翅肚,很感激老爺教曉烹飪過程中的計劃性,非常重要。」
在陳太心中入廚一點也不算辛苦,「最艱難的就是當他們用餐完畢,我還未有吃飯,老爺便會大叫『二嫂出來』,開始在眾人面前點評每一個菜,例如火候刀工等等的問題,丈夫在現場也不敢插嘴,但這一下子我永遠都會記住,下次不會再錯。客人讚我,老爺從來沒有讚過我,他笑就是了,不笑就大件事了,他教曉我精益求精,用心做菜。」
陳夢恩老師把心得一直傳授給兒子和媳婦,這對恩愛廚神退休之後也承繼了發揚中國菜文化精神的使命,更被英國著名出版商特別情商編寫China The Cookbook,這是出版界夢寐以求的機會。他們優勝在真的煮得一手好菜,有豐富出版經驗(之前出過九本暢銷烹飪書),英語了得(陳先生在IBM工作超過30年),加上他們並非只寫中國八大菜系,而是全中國各省份的名菜。結果Cookbook在2016年9月甫推出已成為外國人士眼中最好的中國菜參考書籍,世界各地翻譯成不同語文,非常暢銷。
我想陳夢恩老師知道兒媳的貢獻一定大感欣慰,他們更是心存感恩和懷念,「父親是個生命力很強的人,對每一件事都非常好奇,也是他的生命中的動力。我感激老爺,但他後來患上了咽喉癌,不能吃喝非常痛苦,我也想提醒大家不要吃太熱的食物,我們說趁熱吃趁熱吃,並非趁滾吃,請各位多多留意﹗」
我想如果一天見到了外國人士在家中煮中國菜,煲中國湯,我們一定要衷心說一聲多謝「恩愛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