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港人自以為熟悉西洋文化,其實是一知半解。以我為例,都算有些老外朋友,但也不時有「新發現」。這幾天分別跟從美加回來度假的舊同學談天,她們一個嫁了美國滑雪教練,另一個的男友是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她倆其實互不認識,但對彼邦洋人交友態度的看法,卻不謀而合。
首先是她們覺得美加洋人,對與同事來往都不感興趣。我們在香港,同事雖也是泛泛之交,但偶有談得來的,也會工餘相約喝茶吃飯看戲,變為朋友;即使日後轉工,也會維持友誼。但美加洋人,除了跟配偶和家人相處之外,似不喜跟同事在工作以外來往。加拿大的女友就說,她試過約一位女同事下班後喝茶,第一次還可以,但第二次對方就不回覆她了。其實女友對這位同事並沒什麼企圖,純是想找人談天;但對方的冷淡,叫她有點意外,但不久就習慣了,再不幻想在工作間找到朋友。
美國的女友也有同感。她說洋人多重視家庭,一下班馬上回家,周末也多在家搞些園藝、油漆木工之類的家居DIY。不過,他們離婚又再婚的機會卻比華人高,比如一旦發現對方有第三者或自己移情別戀,馬上會離婚,根本不需長期搞婚外情這麼辛苦。她認為中國女人處理小三問題,常有種「大婆」情意結,相信只要忍一時,小三自會消失,犯不着為一時之氣丟掉了長遠的正室名分,更不想便宜了小三,讓她乘虛而入。如果是妻子一方在外有情人,華人丈夫往往不知如何處理,搞不好還釀成悲劇。洋人在這方面就較看得開,說離婚便離,不會執着於長遠名分或面子問題。
從這又聊到港男港女竟是全球最長壽的問題。其實香港空氣頗污染,港人工作壓力又大,飲食習慣未算健康,普遍不夠運動,但得享天年,確是神奇。兩位女友則認為是因港人的朋友網絡支援不錯,尤其女性,開心不開心事都愛與朋友分享傾訴,心理衛生良好。精神快樂乃長壽秘訣,想中外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