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遊子行李箱 滿載親情濃

2019-02-03
■農曆春節將至,不少離家在外工作的人都帶着大包小包踏上回家路。 新華社■農曆春節將至,不少離家在外工作的人都帶着大包小包踏上回家路。 新華社

只有春節可陪親人 攜年貨踏上回家路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農曆春節將至,不少離家在外工作的人都歸心似箭,紛紛帶上大包小包的禮物,乘上了回家的列車。雖然回家的路途遙遠,禮物很重,但他們只要想到家人收到禮物時開心的笑臉,再苦再累也無所謂了。

火鍋底料、重慶當地特色糕點、給父母買的新衣服、還有一箱新鮮的奉節臍橙,是28歲的陳佳樂回家的全部行李。2日下午,她踏上K1574列車。44個小時後,她將在除夕中午回到吉林長春,與父母一起過年。

「重慶離長春大概有3,000公里,一年也就春節能回家。雖然現在網上購物很方便,但像水果、糕點這樣的特產,還是要自己嚐過好吃才能買。」一箱臍橙有5公斤,加上火鍋底料、糕點的重量,陳佳樂笑稱自己「背上了整個宇宙」。

因為臍橙太沉,陳佳樂只能將水果箱子綁在行李箱上,減少負擔。「我爸媽沒來過重慶,還是想帶點特色的東西給他們嚐嚐。雖然他們總說只要我回家就好。」陳佳樂知道父母心疼自己長途跋涉,還是堅持要扛着這些並不「貴重」的年貨回家,「中國人說『禮輕情意重』,我這禮肯定和情一樣重。」

角色互換 晚輩派利是

比起大包小包的陳佳樂,回家過年只背了一隻雙肩包的「95後」林琳顯得格外輕鬆。重慶到成都高鐵只需要1小時30分左右,除了給家人封好的「紅包」,林琳雙肩包裡只帶了一個手機移動電源。

「不是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嗎?我工作第一年所有年終獎都給家人封了紅包,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是有錢還是沒錢。」林琳笑說,自己本想直接在手機上給家人「發紅包」,卻因為爺爺奶奶不會用微信作罷。

「這是我第一次給家人發過年錢。收了這麼多年壓歲錢,今年角色互換,想想還挺激動。感覺我也是『大人』了。」林琳很期待,除夕晚上和家人看春節聯歡晚會時,自己突然拿出一沓紅包發給長輩們的情景。「我覺得他們可能都會感動到哭。」林琳一邊模仿自己媽媽的表情,一邊笑着說。

比起年輕人,37歲的王元福顯得很「傳統」。在重慶龍頭寺汽車客運站,王元福一隻手拎一大盒印有「小豬佩奇」圖案的餅乾和一個用紙袋包好的粉紅色新書包,一手拎着一個大號編織袋,等候着回綦江老家的客車。

「女兒一直想要一個『小豬佩奇』,我看超市有這個餅乾,就給她買了一大盒。比玩具好,裡面還有吃的。」重慶主城離綦江雖然只有2小時車程,但做廚師的王元福一年也難得回家一次。「平時節假日生意好回不去,只有春節才能好好陪陪孩子。」王元福略有遺憾地解釋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