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題目符合3i 建構優質學習

2019-03-11

上次在《定條好題目 應付IES》一文中,指出學生成功處理一份具質素的IES,其中一個元素是題目是否合乎學生的個人能力範圍。那麼,研究題目除了觀乎學生個人能力、照顧學生個人特質(Inclusive)以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部分學生選取題目,不外乎從日常生活及課堂上選取,以學生生活為例,不少學生所擬定的題目為「青少年沉迷上網的影響」、「電競對中學生的影響」、「學業對建構學生自尊的關係」等等。

這些題目都能夠從課堂中獲取答案,因為以上這些課題,不少通識科老師都會在「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課堂中作為教學議題,所以學生只需從老師口中,或課堂筆記摘錄答案,再配以相關事件,便完成報告。

此外,以上議題的影響基本上都是負面多於正面,欠缺爭議的空間,結果大部分學生完成的報告均大同小異,為了提交而提交,欠缺深度的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學生不但未能在報告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亦有違IES的原意,即讓學生透過IES學懂聯繫不同學習經歷的知識,提升高階思維和溝通能力,以擴展視野、興趣及性向,實踐終身學習和面對未來的挑戰。因此,題目必須具備讓學生投入探究的空間。

擬定的題目符合兩項條件後,最後一項條件為學生能夠與探究的題目具互動性(Interactive)。

雖然完成IES未必需要有第一手資料,例如問卷、訪問、實地考察等資料搜集,學生亦可選取近年具代表性的二手資料作為研究證據及補充說明。

不過,這些資料本身已有指定的研究用途,未必能夠完全適用於學生所探究的題目。例如坊間不少組織都以中學生作為訪問對象,如果學生的研究題目為「新界區高中生補習是否影響學業成績的主要原因」,這類題目已經未必能夠使用坊間的問卷研究,因為這些訪問或問卷不一定能完全聚焦。學生必須親自訪問、製作問卷,才能完成具質素的IES報告。

簡言之,只要題目符合「3i(inclusive, immersive, interactive)」,不但有助完成IES報告,學生亦能從中建構優質的學習過程。■魏文輝老師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