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脫胎漆器
脫胎漆器,又稱「活脫」,指的是不依賴內胎、僅僅依靠漆層和填充的織物成型的一種漆器。廣義的脫胎漆器可以指一切應用此種工藝的漆器,因為最常用的填充織物是苧麻的麻布,又稱夾紵。而狹義上的脫胎漆器則是指福建省福州市特產的,以絲綢替代麻布、進一步減輕自重的漆器。
其實,所謂的夾紵,在日本則被叫做乾漆造,是一種在漆器製作的技法,始於戰國時代的楚國,在漢朝逐漸成熟,早年主要用於佛像製作,洛陽白馬寺及日本東大寺法華堂、興福寺、唐招提寺的佛像便是利用此種技法,雖然製作耗時,但歷久彌新,漆的透明度會更清晰。
脫胎漆器的做法是先利用土、灰泥製成內胎,在其上藉由漆的可塑性及麻布的張力,將麻布跟漆層交互重疊,待乾涸後,將內胎除去,最後只剩下漆和布的結合體,因而器體相當輕盈,還有堅韌、歷久、易於造型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