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溫故知新】孝不在形式 敬存於心中

2019-03-13
■老萊子七十歲時仍裝作小孩的模樣,逗父母開心。 資料圖片■老萊子七十歲時仍裝作小孩的模樣,逗父母開心。 資料圖片

這一回繼續和大家說說《全相二十四孝詩選》中的幾個故事。我們常言要行孝,但除了表面的行動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內心要存有「敬」。以下幾個故事,可以說是他們如何對父母體現「敬」。

第一個故事是「戲彩娛親」。「周。老萊子至性孝。奉養二親。備極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茪面m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

周朝的老萊子是很有名的孝子。每次都精心為父母準備好甘甜爽脆的食物,讓他們可以吃得開懷。雖然他已年屆七十歲,但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老人,更經常穿茼漹m斑爛的衣服,裝作成小孩的模樣,逗父母開心。他為父母送水時,更不時佯裝跌倒在地上,令父母經常開懷大笑。

這則故事很有玩味,比起之前的殺虎埋兒臥冰簡單得多,只是裝成小孩逗父母高興即為「孝」,可見「孝」不在於形式,而是在於內心。如果心中存在「敬」,即使在旁人眼中看似滑稽,但也不損「孝」的價值。

我們長大了,很多時候都想獨立,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是大人了,但在父母眼中,我們是永遠不長大的小孩。老萊子一早已看破了這一點。我們不妨有時向父母撒嬌,讓父母幫我們一把,其實這也是另一種的行孝方式。

第二個故事是「拾桑供母」。「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隻與之。」

漢代的蔡順,父親在他很小時已經去世了,他對母親十分孝順。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有饑荒和旱災,母子只可以採摘桑子充飢,他每次採摘時都會把黑色和紅色的果子分開。有一次遇到了赤眉賊,赤眉賊問蔡順為什麼要把果子分開顏色。他回答說黑色的果子較甜,而紅色則酸,要把甜的留給母親,自己吃酸的。赤眉賊聽後十分感動,送糧食給他回家。

這個故事同樣是以「敬」為先。我們可以看見蔡順細心地把果子分開顏色,這一種細心就是「敬」的最佳證明。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有沒有細心地留意父母在外用餐,喜歡喝的飲品是什麼?有沒有細心留意父母在家休息,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什麼?如果我們能在這些細節對父母多關心,多謙讓,已經是在行孝了。

第三個故事是「扇枕溫衾」。「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香躬執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熱。為扇涼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後漢的黃香,九歲喪母,時刻思念母親,鄉里之間都對其孝心稱讚有加。黃香經常幫忙處理家務事,而且十分孝敬父親。在炎夏時會為父親搧涼枕席,在寒冬時會為父親溫暖被褥。當時的太守劉護對他的行為十分讚賞。

黃香的「敬」體現於對亡母的掛念,即使母親不在人世,仍然時刻思念。第二是對父親的關懷,家中無母,他能承擔家事,又能照料好父親。大家有沒有想過,要如何向父母體現「敬」呢?分擔家務,多些照願和體貼,已經是一種行孝。我們和父母相處,有沒有嘗試做這些呢?抑或是對父母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呢?我們可以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第四個故事是「湧泉躍鯉」。「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魚膾。夫婦常作之。召鄰。母。供食之。後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

漢代時的姜詩,十分孝順母親,他的妻子也是。母親喜歡飲江水,所以姜詩的妻子常到江邊挑水給婆婆喝;母親喜歡吃魚,他們又常煮魚給母親吃;母親不喜歡單獨用餐,他們又常邀請鄰居作客進餐。有一天,屋子的旁邊湧出泉水,和江水的味道一樣,而且每天都會有兩尾鯉魚從泉眼中跳出來,令人嘖嘖稱奇。

姜詩夫婦對母親的「敬」是百般遷就。或者我們會覺得他們有點慣茈擦芊A但父母在我們年幼時,又何嘗不是對我們百般遷就呢?我們在能力可及的情況之下,應向父母行孝,而且是心存敬意,不加抱怨。大家有試過父母叫你幫忙處理一些小事情時不耐煩嗎?如果有的話,想想這種行為是否稱得上孝呢?

行孝除了是表面要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敬」。只要有「敬」,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小事,都是我們向父母行孝的最佳證明。■心台 中文科老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