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地方大員直面民生痛點

2019-03-15
■出席全國兩會的地方主官直面民生痛點,承諾推出新舉改善民生。在貴州,脫貧攻堅要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圖為貴州黔西縣哈沖組的孩子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求學之路「天塹變通途」。 資料圖片■出席全國兩會的地方主官直面民生痛點,承諾推出新舉改善民生。在貴州,脫貧攻堅要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圖為貴州黔西縣哈沖組的孩子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求學之路「天塹變通途」。 資料圖片

承諾出招提高社會保障 改善百姓生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兩會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針對如何解決民生領域存在的難點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席此次全國兩會的各地黨政主官直面民生痛點,積極回應民生關切,並承諾推出民生新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必須抓好普惠性民生,要突出熱點性民生,着力解決『無籍房』等熱點難點問題,把人民群眾所急所盼的問題解決好。」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表示,要主動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真抓實幹,逐夢奮鬥,讓民生工作成色更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強調,聚焦兜底性民生,推動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救助體系,保障好生活困難人員基本生活。

在西部直轄市重慶,城鄉差距明顯,鄉村環境衛生狀況還不平衡。重慶市市長唐良智承諾,重慶會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努力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讓廣袤農村成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談脫貧:保障教育醫療住房

「要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嚴防因學致貧返貧、因病致貧返貧,讓每戶家庭住上安全的房子。」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也表示,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提升了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強抓不懈。

對於不發達地區而言,脫貧是最大的民生。作為典型貧困省份的主官,孫志剛直言,「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他矢言,2019年是貴州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將奮力奪取決戰之年的根本性勝利,讓貴州延續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西北大省甘肅也是內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甘肅省委書記林鐸說,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勝衝刺階段。必須增強進入倒計時的緊迫感,提振拚搏打硬仗的精神頭,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鬆勁,轉變作風不懈怠,從嚴從實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談生態:不為GDP「竭澤而漁」

環境質量也是重大民生關切,民眾無不渴望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在天津團開放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坦言,天津河、湖、海、濕地的污染情況比較嚴重。他透露,為此天津以壯士斷腕般的勇氣調整了總體規劃,在天津中心城和濱海新區中間劃出了736平方公里作為生態屏障帶。天津市市長張國清補充說,這裡原本是發展建設用地。「過去是準備拿這塊地掙錢的。」

天津現已關掉逾兩萬家「散亂污」企業。李鴻忠表示,兩萬家「散亂污」企業如果不關掉,可形成幾百個億(人民幣,下同)的GDP;736平方公里如果繼續開發,那就是幾千億、幾萬億的經濟產出,「但那是暫時的、短視的,是竭澤而漁。」

長江流域生態健康涉及沿江兩岸數億群眾的生存安全。湖北是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也表示,必須堅守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堅持生態優先一寸不讓,綠色發展半分不鬆。

談辦事:落實「最多跑一次」

此外,政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一直令民眾深受其苦。在上海團開放日現場,上海市市長應勇提出,今年,將在上海市新增100項民生服務事項全市通辦,「經過努力,讓企業、市民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另有多個省份的黨政主官提到,將進一步落實「一次辦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