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Sir:落手落腳 官民交流 迸發嶄新想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 兩會報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在今年全國兩會提出建議,希望中央政府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設區事顧問制度,委任各界、各階層港人就發展政策提出建議,並在重大政策推出前收集他們的意見。構思建議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顧問制度可讓民間與政府有更多交流,迸發更多新想法,並贊成讓更多年輕才俊成為顧問,及容許有志之士自薦。他強調,顧問一定要落手落腳,不可以是「掛名」的「名譽顧問」。
譚耀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社會過去一年就大灣區有很多討論,而上月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指明了方向,「香港很多人都想去大灣區看看有什麼機遇」,強調大灣區要發展得好,就需要更多民間參與,「如果只是政府由上而下的推動是不夠的,民間與政府只要來往、接觸得多,就能迸發更多新想法。」
人數不拘 界別不限
為此,他建議增設區事顧問,直屬於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人數不拘,「100個又好,幾十個都好」,凝聚香港各界別、各專業、各階層,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或在重大政策推出前協助收集資料和民意。
身處大灣區發展的大時代,譚耀宗的建議也參考了另一個大時代-香港回歸前的過渡時期。他憶述,當時中央委任了一批港事顧問,探討如何令香港實現平穩過渡和保持繁榮穩定,他也是其中一員,「不過當時只是久不久開會讓大家提意見,現在我想深化,區事顧問要落手落腳做研究,他們不可以是名譽顧問,掛個名就算。」
設自薦制 再作揀選
中央和特區政府一直宣傳大灣區能為香港青年帶來龐大機遇,而現屆特區政府也銳意吸納更多青年意見,目標在任期內提升各政府委員會的18歲至35歲成員整體比例至15%。
對於區事顧問應否按同樣比例吸納青年才俊,譚耀宗表示,大灣區事關下一代,贊成讓合適的青年人選加入,但承認比較難找,「他們經驗不太豐富,也不宜劃定要有多少年輕人加入,最重要是合適。」他又認為可以設立自薦制度,讓有志之士請纓,再進行揀選。
做出成績 無懼抹黑
被問到反對派或會抹黑顧問制度是「分餅仔」,譚耀宗認為,只要大灣區發展上了軌道,讓港人看到好處,他們就沒有理由反對,「就好像『一地兩檢』,現在有很多人坐高鐵,他們也沒有什麼反對。現在說什麼『被規劃』、『被同化』,但這是一個趨勢,也是為香港好的。」
他強調,做事無需看反對派臉色,只要是為大眾,就應該放膽去做。同時,他也不會排除邀請對大灣區有興趣的反對派中人加入成為顧問,但大前提是他們有心建設大灣區,「如果他們只是想着進去就搞亂檔,那就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