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各界熱議港是灣區「主角」

2019-03-21
■在香港舉辦的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分享會圖文並茂。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在香港舉辦的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分享會圖文並茂。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籲摒棄「被規劃論」 確立機遇意識 尋經濟新增長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沈清麗、李摯、郭天琪)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昨日在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分享會上說,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主場」和「主角」,是大灣區規劃的參與者、制定者及實施者,不是被規劃,而是被重視、被關懷。與會的香港各界人士深表認同,表示「真相很容易出來,而特首林鄭月娥有很多提議也都被中央接納的。」寄語香港社會應該避免陷於「被規劃」之類的泛政治化爭論,確立機遇意識,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

港方提議多獲接納

全國政協常委、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大灣區發展已有機制,中央已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與廣東省領導及港澳特首等一起開會討論的,「真相很容易出來,而特首林鄭月娥有很多提議也都被中央接納的。」

她又說,這種商討模式讓她回想起在世衛的工作,「149個成員,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去爭取,這是正常的,我作為總幹事,就是提供一個平台給他們去溝通和對話,而不是對抗,從而達到共識。」

她更奉勸年輕人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隨隨便便就信別人。

全國政協常委、工聯會榮譽會長林淑儀表示,特首林鄭月娥早前也講過香港高度參與大灣區規劃,「哪何來『被規劃』?」在規劃綱要中,有關人才交流、職業保障、社會保障等內容,工聯會也提出過,最後更被接納,「不只是官方之間的交流,民間與官方也有交換意見,這是我的親身感受。」

她強調,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就是要善用「一國」之本、「兩制」之利,而規劃綱要也有提及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港是制定者實施者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表示,非常認同王志民主任的論述。在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香港一直是規劃中重要的參與者、制定者和實施者,不僅不是「被規劃」,而是一直「被重視」、「被關懷」。大灣區規劃綱要給香港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社會應該避免陷於「被規劃」之類的泛政治化爭論,確立機遇意識,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指,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都是十分清晰的,在國家不斷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香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見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主場」和「主角」地位也是十分清晰的。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指出,王主任以豐富內容、具體例子說明香港如何主動參與大灣區規劃,而非「被規劃」,並強調了香港必須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從而帶動自身發展,「香港發展得好,正是『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的有力證據,也是往後成功落實的根基。」

香港被關懷被重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指,王志民主任的講話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角色及定位,香港從來都是被關懷、被重視的,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主場」和「主角」地位十分清晰,由此可見,香港在國家發展藍圖中的地位十分高。相信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將能更好地實踐「一國兩制」,絕不會因此而弱化「一國兩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說,國家的各項政策都是在各部門協調商議下產生的,國家對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定位是客觀且清晰的,香港的「主場」和「主角」地位十分清晰不動搖,相信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發展,或將在區內實現更多的制度創新,從而更好地實踐「一國兩制」,因此不存在破壞「一國兩制」乃至「被規劃」的說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