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浸大研七巧板遊戲 評估學童認字力

2019-03-2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七塊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小木板,不單能砌出千變萬化的形狀,更可測出幼童認字能力,為及早排除包括讀寫障礙等學習困難做準備。浸會大學領導的團隊以中國傳統遊戲「七巧板」研發了多款嶄新拼字遊戲,能識別有早期認字能力不足的學童。研究人員指七巧板價錢便宜、靈活度高,計劃未來與社福機構及幼稚園合作推廣,讓更多學童能夠得到初步識字能力評估。

浸大教育學系副教授黃緯立領導包括教育大學、城市大學學者的團隊,以「七巧板」的拼圖原理研發了5項新遊戲,並邀請102名4歲至5歲幼稚園學生進行測試,探索七巧板與字形結構視覺辨識,以及和中英文識字能力的關係。研究成果並獲知名學術期刊《AERA Open》刊登。

研究人員讓幼童參與包括即時以1)七巧板拼圖對照及模擬字形、2)閱覽七巧板拼圖後再拼出模擬字形、3)限時圖案分類、4)描繪七巧板拼圖,以及5)辨識由七巧板拼圖模擬的實物等5款遊戲,及後將他們於遊戲所得分數,與其他專業評估測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有關分數與老師學習評分等分數在統計學上有正相關關係,反映七巧板遊戲測試具一定可信度。

研究又顯示,七巧板遊戲與幼童中文字形結構辨識能力關係較密切,5項遊戲中有4項與後者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而以七巧板測試英文字辨識,則有兩項遊戲關係明顯。整體來說在5項遊戲中,以「描繪七巧板拼圖」最能評估幼童的中、英文閱讀及字形結構辨識的能力。

學者:助及早支援有需要童

黃緯立表示,亞洲地區兒童往往要學習中英文兩種字形相差較大的語文,要達到理想學習效果,視覺認字能力及訓練尤其重要。他指香港學童一般要於6歲接受詳細專業評估,以排除讀寫障礙等學習困難,七巧板遊戲可讓家長及教師早在學童未正式學習認字及寫字前,初步了解其相關能力,並於有需要時作追蹤評估及調適學習進度,提早讓他們接受專業支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