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文山字水樂春風】伯奢該不該死 史書各有各說

2019-03-27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之句,將東漢三國時代的曹操,定性為奸角,這拜《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賜。

在《三國演義》第四回,說到曹操與陳宮,為逃避董卓追殺,去到結義兄弟呂伯奢之家。伯奢盛意拳拳留下他們,叫他們休息一下,自己說要出去買酒。

一向性格多疑的曹操,當時已如驚弓之鳥,在休息期間聽到磨利刀具和鐵器碰擊之聲,又聞伯奢兒子們交談,要「縛而殺之」。他既怕伯奢出外通風報信,又怕伯奢兒子們加害於他,故要先下手為強。

曹操與陳宮即拔劍亂砍亂殺,將伯奢家人全部殺害。當殺到入廚房時,見縛了一豬,是準備屠宰的,才知道錯殺了人,遂匆忙離去。

怎知路上遇上伯奢,見他驢鞍前真的懸有兩瓶酒,又手提果菜。伯奢也詫異兩人怎麼走得如此匆忙,說已吩咐兒子殺豬煮肉款待。二人自知殺錯好人,只好說的確要走,伯奢也不好強留。不過,剛一轉身,曹操即拔劍將伯奢砍於驢下。

陳宮大驚,問曹操為什麼知道真相後,還出手殺人?曹操答說若伯奢回到家中,見全家被殺會如何反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以免自己不利、吃虧。

正是羅貫中杜撰的這兩句,盡顯曹操的奸詐險惡、殘忍兇狠,令曹操之「奸雄」形象流傳千年。不過,真相是否如此?要知《三國演義》採用《世說新語》和《雜記》的資料改編,屬小說家的「藝術加工」。

據《三國志》卷一註:「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晉朝史學家孫盛,在《雜記》說:「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二書敘述經過差不多,但心意動向卻有很大分別,羅貫中之版本是曹操在明知真相下,仍拔劍殺人,所以陳宮說:「知而故殺,大不義也!」因此要離開他。而曹操就拋出他這經典二句,寧可我辜負天下人,也不讓人辜負我。

但《三國志》是說曹操認為有人要謀害他而出手,純屬自衛。殺了人後,還有點悽愴感覺,更感無奈。那是性命攸關啊!只能對不起人,所以他也要下手了。

《魏書》的記載更是說伯奢當時不在家,他的幾個兒子想謀奪曹、陳的錢財馬匹,反被兩人所殺,這是他們咎由自取,況且曹操並沒有殺伯奢。

不過,兩書皆以魏晉為正統,就算列作正史,也肯定只替曹魏說好話。

不過,曹操這一代「奸雄」,死後千百年,卻仍有能力引起紛爭,全因一個「曹操墓」的真假問題。

2008年,因「南水北調」工程,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的南邊,偶然在麥田裡發現一座古墓,依其磚石、風格,是一座東漢時期的墓葬。當考古人員發現到裡面的一些器皿碑石,更推想這就是曹操的古墓。

證據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此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長18米,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還有四個側室。面積740平方米,深15米,符合王侯墓葬體制,也符合曹操遺詔「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之說。

所謂「不封不樹」,是指陵墓不封土建陵,沒墓誌碑石,一切簡葬。這是否因曹操怕死後給人盜墓也未可知。

其次,墓中除了有250件金銀銅鐵、玉石陶瓷的細小零碎陪葬品外,最重要的是有一男二女的骸骨,和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8塊石牌,可惜陵墓曾遭偷盜,骸骨被毀壞了。

河南考古家就憑這些證據,就急不及待地公開發表已找到「曹操墓」,這就引起一場爭論和風波。

質疑者說墓內外皆沒有文字銘刻說明此墓屬誰,墓又曾遭盜墓者破壞,難免會有誤導。何況找到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但曹操生前封為「魏公」和「魏王」,死後才追封為「武皇帝」,這與歷史不符。

從破碎骸骨抽取DNA化驗,只知是男性,約60歲,但根本無法找到曹氏後人作比對,因無法確定「後人」的真偽,「曹操墓」是真是假,還是有疑點。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