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媒體峰會前瞻】創科創新沃土 引領粵港合作

2019-05-15
■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了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創客創業的沃土。圖為南沙小馬智行無人駕駛車隊。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了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創客創業的沃土。圖為南沙小馬智行無人駕駛車隊。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推進媒體融合 促灣區建設展開深入交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特約通訊員 彭琳、李赫 廣州報道)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將於19日在廣州舉行,此次峰會的主題為「一流灣區、媒體擔當──媒連粵港澳,融通大灣區」,旨在搭建大灣區媒體協同發展平台,推進媒體融合、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展開深入溝通交流。廣東自貿區在發展過程中將作為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地,在助推粵港科技合作領域起到了引領作用。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物聯網研發部總監高民每周五都要驅車從廣州南沙回到香港,自2016年6月廣州中山大學「天河二號」超算中心開放對港澳及海外科研團隊的使用權限以來,至今已有超過150個港澳及海外科研團隊使用「天河二號」的超算服務,其中申請使用超算中心的境外科研團隊中有九成來自香港。

數據顯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7%,和美國、德國處於同一水平線;灣區內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89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56%。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一個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引領全球技術變革的世界級灣區正茁壯成長。

4月,香港科技園的開放日活動正在進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十個創業團隊同台競技,全球的風險投資機構也聚集於此。

科創要素自由流動灣區

Koofy Development公司的創始人馬頌祺表示,公司最早在香港起步,如今產品運營在廣州,生產加工在東莞,硬件測試在深圳,「我每周都在大灣區這幾個城市跑一圈」。馬頌祺的創業故事,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各種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了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創客創業的沃土。

據不完全統計,自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地設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台以來,已有360多個港澳青年創業團隊落戶,涉及互聯網、金融、科技、生物、醫學等領域,就業人員接近4,000人。

一體化市場促資源流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創新要素的流動至關重要。今年3月舉行的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176個項目(人)獲頒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這些獎項成果轉化應用後,已累計新增銷售額1,682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利潤293億元。近年來,廣東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咬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克難。

「世界級灣區發展最重要的是創新的流動,我們要讓創新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自由流動,並且產生加乘效應。」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署理總監雷志斌如是說。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肖耿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一體化的市場環境,創新資源在這裡自由且高效流動,全球的人才、技術、企業和資金都可以參與其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