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縱橫大灣區】六成港會計師願到灣區工作

2019-06-20
鄭維雋表示,「Daily travel也是在大灣區工作」。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鄭維雋表示,「Daily travel也是在大灣區工作」。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最想要交通住屋津貼 其次稅收減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後,區內9+2城市都在積極推動各項措施出台,便利區內物流、交通、資金、人才流通。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近日的一份有關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流動的調查顯示,在本港受訪會員中,有近六成人(59%)願意去大灣區其他城市工作,其中大部分人也更傾向於頻繁出差而不是遷居其他城市。ACCA香港分會事務總幹事鄭維雋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覺得結果略有驚喜:「綱要推出4個月,已有六成人願意去灣區其他城市工作」,相信隨着未來各地政府宣傳、政策的推動,會有更多香港人才願意赴其他城市工作。■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對於剩下四成不願離開香港工作的人,鄭維雋也顯得頗為樂觀:「不是不願意,只是目前不考慮」,已經身在香港再換其他城市都是不易之事。但她強調,「一個城市與9+2城市比,是完全不同的」,11個城市的協同效應將獲得更大發展機遇和潛力的市場,而其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夠實現所有的可能性。

傾向「朝去夕返」佔多

一些港人雖然還在香港工作,但依然考慮前往另一大灣區城市工作,當被問及是否願意頻繁往返於兩者之間時,受訪者都表示更傾向出差,而非遷居。在鄭維雋看來,「Daily travel也是在大灣區工作」,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令灣區內各個城市交通方便,「朝去夕返」並非難事。採訪期間她也多次提醒,「香港也是大灣區的一部分,只是去其他城市而不是進入大灣區」。

反映港高樓價嚇壞年輕人

值得留意的是,對40歲以下香港年輕受訪者而言,能激勵他們流動到灣區其他城市的首要「誘惑」是「交通和住屋補貼」(56%),其次才是「針對主要開支實施稅收減免」(51%),可見本港的高樓價着實已經嚇壞了年輕一代。

但若要在住房津貼方面讓政府作出讓步,鄭維雋坦言很難做到,可能還是需要從聘請人才的企業着手。她提醒年輕人要令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提升自我價值,得到更多認可和尊重。香港人才更具有國際視野,在語言、文化上都會更有競爭力,不應擔心與內地、國際人才比拚實力。

不過她對灣區內不同城市間的溝通和執行都頗有信心,相信各地政府會持續關注、解決年輕人關心的問題。例如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已經進一步放寬了免稅條件,港人在內地住滿183日徵稅的條件之下,逗留不足24小時則不計,已經能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

籲政府帶頭洽其他城市合作

鄭維雋還建議,港府可帶頭與其他省政府合作,開展深入研究和調查,詳細檢視每一城市的實力和人才需求,讓各城市能夠完善自身優勢,吸引不同範疇的世界各地人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