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有人給暴動嚇怕了!

2019-07-08

潘國森

二零一九年,是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的百周年。公曆六月在中國傳統曆法略相當於仲夏之月,香港位於中國的南大門,這個時節氣溫陸續轉高,我們見證了大半個月的驚人躁動。年輕人的狂熱,表面上是對修改法例表達強烈的不滿,實際上是一場衝擊法治、衝擊中國傳統倫理的惡性政治運動。

轉入七月形勢有變,一直為「暴力小孩」說項的社會各界「賢達」忽然與他們口中「和平示威」的「細路」(廣府話口語,指小孩,年齡可以由學前期到二三十歲的青年)割席,反轉槍頭譴責反政府示威者暴力了!

有人對暴力說不,認為應該嚴肅偵查,將暴動分子繩之以法(筆者屬於此類);有人似是給小孩的暴力嚇怕了,一再說要「特赦」,還有說要重新啟動已成為歷史的政制改革討論。他們都忘記了,當年否定了普選方案的一方,就是今天先是鼓煽暴力示威、然後反臉不認「暴力小孩」的一方。

談論「五四運動」的功過,可以寫成數百萬言的專著。今天只談「德賽二先生」之一的「德先生」。英語Democracy,在五四運動的時代音譯為「德謨克拉西」,簡稱「德先生」,現在通用的譯法是「民主」。

筆者人在香港,過去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民主制度未必是最好,但是沒有其他比民主更好的制度!」真的是這樣嗎?曾經與年輕小朋友閒談,「潘老頭」問曰:「知否世上有幾多種民主?各種民主有何差異?」小朋友一臉狐疑,答道:「還有這麼複雜嗎?」

今天這許多「港孩」(香港小孩的省文)侈談歐美「行之有效」的「民主」,當中有幾多人知道起碼有「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和「間接民主」(Indirect Democracy)之別?又有誰知道「三權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美國法國所用)和「三權分工」(Separation of Functions,英德日行之)之分?

「港孩」盲目推許「民主政治」,那是一貫拿Democracy與「獨裁政治」(Autocracy)對比。他們不知道,兩者之間,還有一個「精英政治」(Meritocracy)。如果「港孩」能夠多讀一點歷史,他們或有可能體會到百分之百的「一人獨裁」,即使在帝制時代也不容易做到。回顧中國二千年的帝制史,我們可以知道抓緊權力的有為君主,都要與一個「統治階層」合作,經常要聆聽這些「精英」的意見。這就是「meritocracy」與「autocracy」的有機結合。

在筆者看來,美國現任「狂人總統」倒是該國歷史上「不世出」的「獨裁者」!

筆者自問是個專業水平甚高的翻譯人,認為「democracy」當是「眾治」、「meritocracy」是「賢治」、「autocracy」則是「君治」。「直接民主」才是真正的「眾治」,小國寡民勉強可用;「間接民主」都是「賢治」,賢治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推許的政治模式。世界上每一個幅員較廣的國家,都在實行某種形式的「賢治」。 〈有人要重啟政改〉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