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娛樂 > 正文

戲曲視窗:十年來香港粵劇保育工作點評(三)

2019-07-14

上期提及「粵諮會」在2006年推出「梨園新秀計劃」,是因為認識要保存本地粵劇藝術傳統必須由本地粵劇專業組織負責進行,可惜當年香港八和會館因理事換屆推卻資助。

其實香港八和會館開辦的粵劇學院自1979年成立以來,一直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它的兼讀表演培訓班及其他課程。到2012年,香港八和會館在康文署和粵劇基金支持下,推行「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為香港八和粵劇學院的畢業生和其他有志投身粵劇行業的人士提供長期演出的機會。康文署在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描述「該計劃下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自推出以來共舉辦了約600場由年輕新秀擔綱的粵劇表演,亦招募了100多名粵劇新秀。除了培育演員外,該計劃亦為業界各個專業行當,例如樂師、提場和行政人員,提供培訓。在香港八和會館的參與下,油麻地戲院在活化後已成功發展為培育粵劇新秀的搖籃。」

至於本地唯一提供「學院式系統戲曲訓練課程」的香港演藝學院獲政府增加撥款,於2013/14學年成立戲曲學院;亦於同一年度開辦4年制戲曲藝術學士學位課程。

在康文署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裡,陳述康文署、藝發局及粵劇基金均持續主辦或資助傳統及創新劇目的演出、大型的藝術教育和交流計劃(例如康文署的「學校文化日計劃」、粵劇基金資助的「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培訓交流夏令營」及「兒童及青少年粵劇折子戲公開大賽」)、社區推廣及觀眾拓展活動(例如康文署的「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每年舉辦的「粵劇日」)等。此外,政府從2018-19年起5年將撥出共1億4,000萬元予康文署支援本地藝團和藝術家在大灣區交流,本地粵劇藝術家亦有機會得益於區內表演巿場的發展。

在過去十年,配合粵劇在繼承傳統及改革創新的需要,以及推動粵劇教育及拓展觀眾,政府無論在投放資源和主辦活動均見積極,至於效益如何,便有不同的評價。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