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古今談:日本和牛冷凍精液改善中國良種

2019-08-02

范舉

中國已經開始改良中國的肉牛的質量,辦法是使用日本和牛冷凍精液,和本地優秀的品種的母牛進行雜交。遼寧省大連雪龍為日本和牛在我國的牛業產業化先行一步,利用和牛精液改良本地牛獲得F1代,並開始進行日式育肥法育肥,獲得A3級以上的高檔牛肉在高端市場出售,為我國高檔肉牛市場行銷開了個好頭。

此外,長白山天一岡山和牛養殖有限公司利用和牛精液改良草原紅牛獲得75%高檔肉,目前已從農戶家中收購6,000多頭長白山黑牛犢,每頭6月齡的牛犢給農民帶來收入2,500元~3,000元,比飼養普通本地牛犢增收1,300元~1,500元,當地農戶繁殖飼養長白山黑牛實現純收入2,400多萬元,比養殖同齡普通黃牛增收900多萬元。

山東省也急起直追,採用和牛飼養技術飼養魯西黃牛。新快紅花牛項目為日本新快集團在山東青島投資,由日本著名和牛飼育、獸醫專家松本大策博士領銜的中日專家組對中國優質肉牛品種--魯西黃牛採用日本和牛的飼養、育肥技術,經不斷改良,培養出的國產最高級別的肉牛品種紅花牛。各項屠宰資料及肉質指標表明,產品無論在感觀、嫩度、香度、口感、肌間脂肪沉積等方面都已經遠遠超過目前內地魯西黃牛的最高水準,絕大部分指標已接近或達到日本和牛的水準。

中國農民採取了個體戶生產的方式,養殖魯西黃牛,效果並不好。主要是部分養殖場(戶)因不懂技術,缺乏育種方案,不問母本特徵,聽說和牛好、能賣高價,就一窩蜂地上項目,結果同樣的育肥時間,屠宰不出高檔肉,不但賺不到錢,反而賠錢。飼養高檔肉牛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特別育肥期,雖然需要一定的穀類精料,但不能添加激素類的增長劑,不然雖然牛長得快了,但影響高檔肉的肉質和口感。

養殖優質牛,需要穩定地投入資金。一頭優質肉牛飼養成本主要集中在育肥階段,28個月每天消耗22元,一頭牛養到出欄需要18,480元,加上買牛犢的錢需要2萬多元的成本,無疑造成企業負擔過重,使本來已經具有一定養殖基礎的中小企業無力持續發展。

中國農民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覺得高質牛肉生產周期長、見效慢,制約了高檔肉牛普及推廣,有錢的企業不想養,嫌高檔肉牛周期長、見效慢,不願投錢。沒錢的企業想養,又沒錢投入。投資商多數將資金投資到周期短、見效快的行業,因技術、管理、資金等種種不利因素制約了高檔牛肉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的養牛業興旺不起來,主要是兩個原因,農民的文化水平太低,國家在農業方面的投資不足,沒有為一些落後的省份派上一些大學水平程度的村官。以甘肅省為例,2012年甘肅省R&D/GDP僅為1.05%,仍低於1.76%的國家水平。甘肅省的肉牛產業尚處在產業化的初始階段,具備了一定的設施養殖條件,主要表現在黃牛改良有一定的規模,全省年改配100萬頭,形成了一定數量規模的雜種牛群體和成熟配套的商品肉牛雜交生產體系。生產的西本F3代牛18月齡120天育肥後體重可達425.2kg,屠宰率達到58.48%,淨肉率 45.90%,眼肌面積93.70cm2,日增重可達1,293G,料肉比3.24:1。過去甘肅省出欄牛頭均胴體重134.6kg,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