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曾聽長輩談起,說他們讀中學時,要到沙田旅行,都要花上整天的時間,而他們到了沙田的紅梅谷,老師就會指着山上的一塊形似婦人、背着孩子的石頭,說那是望夫石,然後就會講述望夫石的由來。故事自然是曲曲折折的,最後自然是丈夫為了生計,被迫出洋謀生,與妻子及兩個兒子分離。丈夫經年未歸,妻子便帶着兩個孩子在山崗上遠眺大海,思念丈夫,盼望着他早日歸來。三母子天天上山,風雨無改,在一個雷電交加、風雨大作的日子裡,三人消失在行雷閃電中,而山崗上自此便多了一塊大石頭。傳說那是感動了天地,讓三人化作石塊,永留山上。
傳說自然是傳說,因為如果感動天地的話,就應該讓妻子盼得夫歸才是正途吧?不過,這樣的傳說故事,不單香港有,韓國也有。據韓國民俗大百科全書在網頁的記述,是在新羅訥祇朝代,有位忠臣名叫朴堤上,他乘船出征,他的妻子便爬上高山上遠望海洋,祈盼丈夫平安歸來。日盼夜盼都盼不到結果,終而變成石頭。那塊石頭,韓國人便稱之為望夫石。
不管是香港還是韓國,望夫石的象徵意義,都是表示愛情的堅貞。只不過,傳說中都未提到的,是身為丈夫的人最後到了哪裡。顯然,堅貞的愛情,都是屬於女性。
確實是如此,因為在《廣東民間故事全書──肇慶.高要卷》中,也有一個望夫石的故事 。故事中的丈夫是個爛賭鬼,把家當都輸得清光後,一日看到鑊裡放着一把妻子故意放進去的菜刀,幡然醒悟,便戒賭而到外地去謀生,還娶了當地女子為妻。娶妻後回到故居想探望元配,但不遇。而妻子幾經打聽,得知丈夫在外地,便日日登上山眺望河水期盼看到丈夫歸來,但最後餓死變成石塊,是為望夫石。每逢有船隻駛經此地,都會聽到呼呼呼的聲音,彷彿是妻子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