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上周,小狸寫了一篇《燃燒的北極》,很多朋友看了感到十分震驚。不是這個標題讓人震驚,而是那遙遠而又切近的地球變暖,禁不住令人寒意頓生而有憂思種種。
首先,北極在燃燒,今天的南極也並非安然如昔。據研究,科學家們警示說,從1979年到2017年,南極冰川融化已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4厘米以上;而最遲到2100年,海平面很可能上升1.8米--那時候,世界上將有很多繁華的沿海城市被淹沒。
還是回說北極。北極不同於南極,它是有主權的。南極則適用於聯合國制訂的《南極條約》,僅用於和平目的,全世界各國都享有在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而在北極,位在北極圈內的太平洋沿岸國家挪威、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芬蘭、瑞士、冰島都在其中擁有部分領土。隨着氣候變暖,海冰融化,北極的主要航道可通行的時間及便捷度也必將大為改觀,這必將重塑其地緣政治格局,例如俄羅斯很可能會從傳統上的陸地國家轉變為一個海洋國家,因為它終於可以通過北極的東北航道直抵歐洲、大西洋和亞洲口岸了。當然,這不一定是壞事,但也很可能會給全球的交通與物流造成並未可知的複雜影響。起碼可知的是,如果郵輪發生洩漏事故,北極的野生動物必將遭受滅頂之災;而增多航運的噪音種種也必將對海豚等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傷害。更何況,隨着海冰融化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聯繫更加緊密,一些外來物種也肯定會隨船而光臨北極,而氣溫升高很可能會使這些物種大量存活並繁衍,屆時北極圈的生態結構也會有巨大變化。另外,北極地區尚探有大量石油與天然氣,這些「財富」將會「鹿死誰手」?
第三,隨着氣候變暖,愈來愈多的醫學專家都在發出愈來愈強烈的警示:這很可能引發更多「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疾病。例如有一種可怕的「耳念珠菌」已於2009年在日本被發現。它可導致血液、傷口及耳部的致命傳播,更可怕的是,它可在醫院等醫療保健環境中的個人之間傳播,也能在被污染的表面接觸皮膚時傳播。
一些科學家們經研究後認為,這種「耳念珠菌」作為一種人類病原體出現,其神秘之處在於,它大約同時出現於三個不同的大洲,而且這三種分離株在基因上都很遙遠。這意味着距離遙遠的地方顯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誘因。那麼,這些共同的誘因只能來源於只有一個地球上的氣候變暖。是的,可怕的「耳念珠菌」現在已經開始感染人類,因為它肯定適應了更溫暖的地球,從而能夠在人體溫度下生存。
試問:我們能在燃燒的北極、在危險的南極以及在可怕的「耳念珠菌」中生存嗎?
憂思種種,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