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一個城市吸引人與否除了天然風景就是人,人的質素和內涵決定了許多事,香港人許多時談到內地發展一日千里,某些地方硬件很先進,軟件差的,意味着說人的內涵未夠。
香港人被人說有質素是因為守規矩,有禮貌,有國際視野,做事嚴謹有效率。不過這些優點都是幾代人累積而成的,不是目前廿多歲的這一代的成果,卻被這一代人摧毀,仍夠膽說上一代是廢老,要「攬炒」推倒重新來過,這一代才有機會。
香港今次的兩個多月來的所謂抗爭示威活動,一次過將香港的弱點向全世界示眾。外國人眼中原來香港人是這樣的粗言穢語,輕易打人,頭腦簡單,分析力甚低,完全不懂得誰是忠奸,有錢賺就甘於被利用兼沒國家民族觀念。真是可怕。難怪外地的移民政策也不會對你們有優勢。不要以為自己香港人高人一等,經此一役,內地城市也不一定歡迎你們。
人的內涵是從受教育開始,香港的好處是可集中西方的優點。現在內地人也明白,許多有條件的人送子女讀國際學校,內地愈來愈多國際學校,懂多國語言的人愈來愈多。普遍性未追上香港,尖子生肯定不輸給香港。他們強調德智體,香港學校只重智,德是靠社會教育,但很危險,人的價值觀最好是學生時代形成,出來社會謀生活,壓力大,已經沒有思考的空間,很容易受人影響。所以一窩蜂,人云亦云氣特別嚴重。
所以修訂《逃犯條例》一出,有人說你講錯一句也會被「送中」,竟然有人信,大家先預定會做罪犯。講句笑,你想「送中」也未必可以?你以為內地有很多監獄收留你?花人力物力看管理你咩?麻煩製造者有哪個地方願意收容?
大家都說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這是對他們的期許,對他們的一切都必然是包容。在任何國家和地區也會對學生的行為看作最純真、最愛國的,可惜也是最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的一群,這數月來香港的一小撮學生正正是如此。
然而在外界眼中,出現在示威行動中的香港學生給人的印象就是香港學生只懂講粗口寫錯字,中英文水平都差勁,嚇得新加坡政府拒絕讓自己的學生同香港學生交流,免得教壞自己的學生。也聽到有能力的家長表示不敢讓孩子在香港讀大學,主要是有校園欺凌,一些「政治學生」為了拉人參與示威之類社會活動常常用學生會名義,用同學友情勸喻參加,同學無形的施壓,更有人以杯葛的方式迫同學出來示威、罷課。
若果意志不夠堅定,怕事的人不可能不受影響。坦白說,一些大學校長的言論和做事極不負責任,明知大學的迎新營愈來愈超出正常的交流模式也不制止規範,造成學生會專收霸王生、偏激生。他們該知道不少大一學生剛從中學升上來,實際上仍然是中學生心態,許多純真得很,上到大學迎新營被師兄師姐如此對待,明明不喜歡都不敢反抗。身為大學管理者應知大學是育人的地方,給學生思考自由,學術研究自由是讓他們的潛能發揮,而不是所有行為都可以容許他們亂來的自由。
目前很明顯許多出來參與的學生分析力不足,許多時知一不知二,整天喊爭取民主,敢講句他們沒幾人真正讀過一本有關民主理論學說的書,首先連尊重不同意見的人也做不到,簡直是侮辱「民主」兩個字,所以有市民說這樣的「民主」我們不要,更不需要你們代我們爭取。說什麼「光復香港」,真荒謬,社會出現不公現在需要去發聲,制度不公需要去改革,光明正大抗爭,不是見不得光,不是破壞全城。如果香港人真是那麼水深火熱也不需要你們費力發動。連現實情況下如何才是需要爭取,哪些才是真正的有利香港和他們的將來也搞不準確,連一點世界視野都沒有,滿腦子陰謀論,被害妄想症,歪理滿口。搞到他們可以責罵教授、校長的。難道不是他們自食其果?校園政治是學生自己引入的,他們甘於被政客利用,因為有些人為未來出路鋪定後路。
在市民眼中除了心痛自己納稅的錢被人浪費了,也對知識分子的教育水平和風骨失望。也替香港大部分大學生叫冤枉,其實有許多叻人在校園爭分奪秒求知識,他們真正是有目標、有理想,清楚自己的未來路向,必然是強者。
講一句不合一些人耳的話,真正的香港精英,任何年代也比普通人生活得好,與其埋怨人不如令自己變做精英,當然要付出努力啦,請教一下精英人物,他們的成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誰不是經過苦讀苦幹!社會不要再替那些沒有上進心的人辯解,所謂沒有向上流動機會,機會永遠存在的,看你如何把握,送貨的人給人沒出息的印象,物流公司的老闆不少是送貨出身哩。行業是一代一代人傳承,總有人退有人上,誰人能把握上的機會就是智慧的體驗。見到不少八十後大學畢業生出來做專業人士的工作,起薪點高加薪快,工作五、六年後的薪金遠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身的人,難道又要喊不公平,要「攬炒」?
香港大學生代表了香港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建設的中堅分子,有沒有內涵的體現?為人為己請你們自重自愛。不是大學生的請不要假扮,明明已是出來工作的成年人別扮細路,擾亂國際觀察家視線,令香港大學生蒙受不白之冤害死他們,害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