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話你知:又名「踏歌」

2019-09-21

巍山縣彝族打歌是巍山縣境內分佈最廣、影響最大的歌、舞、樂三位一體的民間傳統歌舞形式,廣泛流傳於巍山彝族聚居山區。彝族打歌又名「踏歌」。

彝族打歌源遠流長,《唐書》、《雲南志略》及《南詔野史》等均有記載;迄今為止,最早記載彝族打歌的壁畫,是繪製於清乾隆年間的巍寶山文昌宮文龍亭的《松下踏歌圖》,並與《蒙化志稿·人類志》圖文相互驗證。

打歌所用樂器有蘆笙、笛子、三弦、月琴等。打歌多在晚上進行,舞場中央燃起篝火為圓心,舞者面向篝火圍成一圈或數圈,圈內一人或數人吹蘆笙為「歌頭」,打歌時吟唱的歌為「打歌調」,依照蘆笙、笛子旋律和舞步節奏,有規律地演唱。

步伐仿十二生肖動作

青雲有「打歌打十二屬相」的說法,打歌步伐主要模仿十二屬相動作演變而來。因彝族崇拜老虎,第一步伐即從模仿老虎的動作開始;又因青雲彝族祖先認為,十二屬相中的羊和蛇習性較懶,模仿動作實際僅有10種,羊和蛇兩個屬相則僅有聲音而無實際動作。

作為從人類早期原始舞蹈發展而來的一種綜合藝術,「彝族打歌」在其早期發展階段就滿足了人類的多種需要,形成了不同的類別結構,包括「節慶打歌」、「祭祀打歌」、「家庭喜事打歌」、「喪葬打歌」和「廟會打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