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科啟智 > 正文

【科學講堂】任鳥飛?鳥不起?又關基因事

2019-09-25
■有些鳥類放棄或喪失了飛行的能力:鴕鳥就是很有名的例子。 網上圖片■有些鳥類放棄或喪失了飛行的能力:鴕鳥就是很有名的例子。 網上圖片

能夠翱翔天際,自然是鳥類的一大特徵。不過我們也知道,有些鳥類放棄或喪失了這種特別的能力,其中鴕鳥和企鵝就是很有名的例子。在鳥類的演化過程中,這些不會飛的品種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呢?在遺傳密碼的層面,不會飛的改變又是跟哪些DNA有關聯的呢?今天就讓我們用船鴨(steamer duck)為例子,去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會不會飛血統相近 船鴨齊失飛行能力

船鴨生活於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及福克蘭群島一帶的湖畔和海岸附近。牠們逃跑的時候會在水面快速而有條理地拍動腳跟翅膀,讓人聯想起用蒸汽推動船槳從而前進的蒸汽船,因此得到「船鴨」這個名稱。我們現在知道的船鴨共有4種,卻只有其中1種會飛;然而這種會飛的船鴨之中,還是有一些較重的雄性飛不起來。這種狀況,是怎樣演化出來的呢?科學家們一直在辯論,那些不會飛的船鴨,是從同一個不會飛的祖先發展下來的,還是各自分別喪失了飛行的能力?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學家Leonardo Campagna和他的研究夥伴,比較了59隻不同品種船鴨的基因組,更將船鴨的基因組與牠們翅膀的特徵做比較,以求分辨出哪一些基因是直接影響翅膀形狀和結構的。他們發現,當中的兩種船鴨,在演化的過程中很早就失去了飛行的能力,而且這個變化發展得相對較快。剩下的兩種 ,一種是不會飛的福克蘭船鴨(學名Tachyeres brachypterus),另一種則是唯一會飛的船鴨品種(學名Tachyeres patachonicus)。

這兩個品種,雖然一種會飛,另一種不會,但Campagna的研究卻發現,牠們其實血統相近,甚至可以互相交配繁殖。這兩種船鴨的遺傳圖譜中負責控制翅膀長度的部分,看起來也十分有趣:兩種船鴨都有一些跟飛翔有關的基因版本,又有跟不能飛行的同類相似的DNA,不能作出明確的分野。

如此看來,這兩種船鴨可能正處於失去飛行能力的演化之中呢。

發展另類運動 就會放棄飛行

遺傳圖譜的分析,更讓Campagna辨認出一條有關的基因:DYRK1A。許多跟動物肢體長短相關的遺傳差異,好像都在DYRK1A之中或附近出現。Campagna和他的研究夥伴因此懷疑,DYRK1A會導致鳥類肢體縮短,以致奮力拍動翅膀也無法負荷鳥身的重量,飛行的能力自然慢慢消失。其實有研究顯示,DYRK1A在老鼠和人類唐氏綜合症患者身上也有影響,不過更詳細的研究還尚待進行。

那麼是在什麼環境下,鳥類才會慢慢地喪失飛行的能耐呢?這個問題有點困難:發生的情況好像太過包羅萬象,我們暫時還未能夠歸納出一個統一的原則。不過在許多的例子下,一些鳥類在專注發展另一些「運動」能力以後(比方說潛水),就會「放棄」了飛行;一些鳥類生活於寬廣的陸地之中,捕食者又相對較少,也會慢慢地不再飛行了,一些水鳥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般來說,用於在水中拍動的翅膀,比用來在天空飛翔的相對要短。不過翅膀變短,是因為要發展在水中活動的能力,還是跟喪失飛行的能耐有關,孰因孰果,我們暫時就還未能確定了。■張文彥 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

短暫任職見習土木工程師後,決定追隨對科學的興趣,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理學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修讀理論粒子物理。現任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教授基礎科學及通識課程,不時參與科學普及與知識交流活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