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粵劇發展的「廣東模式」

2019-10-06

2009年10月4日,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的粵劇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繼昆曲後,我國第二個成功申遺的戲曲劇種,為粵港澳三地保護非遺的合作留下重要的里程碑。

廣東省人民政府2012年制定了《廣東粵劇保護規定》,2017年出台了《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讓粵劇保護傳承有法可依。廣東通過將表演藝術、學術研究、資源保護相結合,開創了以粵劇等戲曲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廣東模式」。粵港澳三地只有廣東訂立法規來推行保護粵劇的政策,亦由於有了政策,不少持續發展粵劇的工作也得以展開,其中有三項深得我心。

其一,從2017年開始,需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作正式啟動。這是一套集文、圖、音訊、視頻於一體的教材。編纂工作團隊包括近百名粵劇藝術家,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擔綱這部教材的藝術顧問,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省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也全身心投入編纂工作。《大全》目標是希望把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傳統粵劇表演藝術加以整理、規範和提升,最終實現系統化、標準化、數位化,讓後來的學習者學有所依。

其二,為培育年輕的粵劇愛好者,倪惠英在2015年以粵劇表演身段和廣東音樂為素材,創作了藝術體操-「粵韻操」。粵韻操由手勢組合、腰腿組合、跳躍組合、南拳組合、紓緩收式五節組成,動作既柔美、又剛健。粵韻操得到不少學校積極回應,先後在廣州、東莞、佛山、江門、深圳等地推廣。

其三,在「粵劇之鄉」佛山,不少學校都將粵劇搬進了課堂。孩子們從學唱粵曲開始,以粵劇身段操代替課間操,並用歷史教材改編成粵劇課本劇。佛山粵劇傳習所還在佛山市第一小學設立粵劇傳承實驗基地,推動「兒童粵劇」創編,讓小朋友用自己的題材演出粵劇。目前,佛山已有超過2萬名學生接受過粵劇基本功的訓練。

1997年,我曾參加教育署舉辦的粵劇校園推廣計劃,可惜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進展緩慢,成績遠遜廣東。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