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蕊 河南報道)留守、隨遷、失學、單親、孤兒、大病......兒童在困頓與匱乏的境遇中艱難掙扎,卻又頑強成長。兒童的生命本應該是奔流的瀑布,自由而快樂,但這些孩子的聲音卻受制於階級、地緣、身份的壁壘而無法被傳達。《寂靜的孩子》就是關於這樣一批兒童生存境況的詳實記錄。
著名作家、媒體人袁凌在歷時四年走訪、探察、記錄、沉澱之後,推出其2019最新非虛構作品《寂靜的孩子》,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近年來,袁凌在非虛構領域持續發力,先後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我們的命是這麼土》《青苔不會消失》《世界》等書,曾獲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致敬青年作家、2017年中信出版集團年度作家、2018年《南方都市報》十大好書等獎項。《寂靜的孩子》作為他的最新力作,是首部關注我們這個時代孩童生存境況的非虛構作品,也是2019年《收穫》年度非虛構作品。
袁凌作客鄭州松社書店,與媒體人劉洋對談書籍背後的故事。袁凌解釋書名之所以為《寂靜的孩子》是因為這些孩子原本充滿活力、比較喧鬧的聲音因為受制於階層、地緣、身份的壁壘而無法被傳達。
「『寂靜』也不是對這些孩子的確切概括,只是某種特性描述......對這些孩子個性進行全面的概括,是很難的,也是不必要的,他們的生命情態即使受到某種制約,其中蘊含的豐富度和可能性也總是超出既成的想像,無從定義,這也是吸引我去接近和傳達他們的原因。另一個層面講,『寂靜』也是聲音生長出來的地方,孩子的聲音被聆聽到的希望之地」。
在這部作品中,袁凌將他的目光聚焦到當下中國城鄉兒童的生存現狀。全書分為異鄉、陰影、大病、留守、單親、遠方六輯,書中的這些孩子,或是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卻鮮少有人關注;或是隨父母來到城市,成為孤獨的「城市異鄉人」;或是留守在家,過早的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他們在困頓與匱乏的境遇中艱難掙扎,卻又頑強地成長。袁凌在切身感受他們的生存條件、日常勞作和精神狀態後,完成了這一份關於孩童的生活的記錄與調研。
在本書的寫作中,袁凌選擇平等地傳達個體存在的豐富意義。在每一個孩子的故事當中,他不刻意追尋戲劇性衝突、主題和焦點,只忠實記錄有意味的生活細節。「孩子們的存在狀態本身是最重要的。非虛構並不一定要是主題或者樣本式的寫作,也無需特稿式的以小見大,在一個微觀的事件或地點上尋找關於中國或者人類的象徵。小就是小,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存在本身就是它的價值。」
正如著名作家野夫所說:「袁凌的寫作,始終直面底層社會的冷與無奈,冰刀般地劃破時代表象之華麗。在眾多寫作者都調臉不顧腳下這塊土地之涼薄時,他依舊匍匐其上,盡其體溫以圖敷熱那些悲寒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