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智能手機愈出愈勁,不少品牌都為旗下的旗艦級手機加入「電競」功能,以滿足市場需要,當中更有品牌開始專為手遊而推出電競手機。作為手機玩家又應該如何選擇?筆者以六項打機所要求的軟硬元素為大家分析,並搜羅市場上一些具有「電競」功能的手機,讓大家在選擇電競手機時,解開心中的迷思,務求在手遊時增添樂趣。 ■文、攝:馬霸關
一、硬件效能 愈強愈好
無論是電競手機抑或旗艦手機,強勁的硬件配置都對打機有幫助,因為現時的手遊大多都運用了大量的CG過場動畫以增可觀性,所以要遊戲運行順暢,好視乎硬件規格,像處理器、記憶體和圖像處理器GPU等都十分重要。市面上的手機配備大都是高通Snapdragon 855或S855 Plus處理器,兩者已是市場上最頂尖的處理器,原本的S855處理器時脈2.84GHz,但S855 Plus則透過升頻技術強化整體運算處理性能,最高時脈可提升至2.96GHz,並將電競遊玩的體驗,提升到更高一層樓的新境界,特別是針對即最新的5G通訊技術的遊戲應用,且在功耗方面也較S855優勝,意味着手機會有更佳的續航力。
二、散熱效果 重要因素
長時間掛機或全速運行手機,都會令主機產生高熱,足夠的散熱能力將是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由於主機在高速運行時會產生高熱,如果散熱做得不夠好,機身也隨時因為過熱問題而出現「強制停止」情況。針對電競愛好者的需要,絕大部分電競手機都會有專屬的散熱設計或系統,以加強散熱效能,但旗艦級手機往往借助金屬機身物料,或機內的散熱銅片散熱,雖然足夠應付大部分散熱需要,但想得到穩定而長效的手機體驗,自然是電競手機較有優勢。
三、電競芒決戰更新率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手機屏幕已做得不錯,除了是AMOLED顯示技術發揮出色外,更有高亮度、高動態對比及HDR等顯示技術,勝任一般工作不在話下,睇戲或者打機都會看得較舒服,只是電競手機還有着像桌面電腦屏幕般的更新率顯示技術,當中閒閒地都有90Hz,甚至達到120Hz水平,令着重反應及CG畫面的遊戲更流暢,減少畫面出現殘影或撕裂情況。
四、遊戲模式 加強功能
現時一般旗艦手機都預裝了「遊戲模式」,大部分功能集中在打機免被打擾、釋放被系統佔用的記憶體,甚至是錄影遊戲畫面。不過,電競手機還有提升速度、管理虛擬按鍵,甚至操縱燈效。簡單來說,電競手機可因應需要而超頻,甚至加入一些像電視遊戲機手掣般的L及R鍵,以在不同遊戲中使用。部分電競手機更會內置直播功能,方便玩家實時直播對戰,加強手遊樂趣。另外,在選購時還大可留意機身插口、鏡頭及喇叭位置,會否妨礙打機,甚至有無其他專用配件,這樣才能打得輕鬆。
五、專用配件 操控手感
大部分手遊都是用觸屏或虛擬手掣操作,在整體操作或手感上,只要適合自己,覺得舒適便可以。不過有些手機就要額外留意機身插口、鏡頭及喇叭位置,若是需要長插USB線,則要看看線材會否對手感造成影響, 若想直播打機,就要留意鏡頭位置,會否被自己的手阻擋,喇叭由正面輸出效果當然比機底輸出的更好。而電競手機似乎沒有這方面煩惱,因為很多時候都會有專用配件,像電競手機黑鯊2 Pro就可以加入一對實體的GamePad,至於ROG Phone II更有Kunai 手把、TwinView Dock II等配件,增添了變形的玩味。
六、電池容量 續航能力
不論是電競手機或旗艦手機,內置的鋰電池容量mAh已愈來愈高,可是手機續航並沒有太大改變,若要全天候打機又作日常主要通訊工具,手機續航力恐怕捱不到半天,事實上,手機的續航能力關乎很多原因,高解析度熒幕、複雜圖形處理,甚至是最新的5G無線網路技術,都對電池消耗帶來更大衝擊。若不想手機電池負荷過重,在非打機時務必將手機時脈變回正常,多以Wi-Fi進行連線等實際使用經驗,以延長電池的續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