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百年中銀 同業敢為先

2019-10-08
■中銀香港在2002年上市,開創了國有銀行利用海外資本市場集資的先河。資料圖片■中銀香港在2002年上市,開創了國有銀行利用海外資本市場集資的先河。資料圖片

率先海外發展 率先實行股改 率先重組上市

能夠代表中環成為地標的,不難想像在香港影響力之巨。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1917年在香港設立分號,從此開啟了中銀香港的世紀征程,逾100年來在背靠祖國及母行支持下,由最初開業員工不足十人,乘茪什篣g濟騰飛的大時代,千禧年在港交所敲響上市銅鑼,到現在版圖更擴展至東南亞。百年故事實難以濃縮成冊,中銀香港靈魂人物之一、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將故事娓娓道來。■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但中資企業「走出去」篇章遠不止於此,若要數首批進駐本港開枝散葉的中資先驅,屹立本港逾百年的中銀香港必為其一。與中銀淵源甚深的高迎欣,在中國改革開放首個黃金10年加入中國銀行,此後在中行及中銀香港皆曾出任要職,去年更接替屆退休之齡的岳毅回巢領軍,擔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對中銀歷史如數家珍的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形容,1979年改革開放揭開了中國發展的嶄新一頁,亦為香港中銀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10人小分號 變身市值3000億

高迎欣憶述,中行於1917年在香港設立分號,當時僅從事簡單的存貸匯兌業務,員工不足10人,但卻邁出了中國民族金融資本從內地到海外發展的第一步,至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香港中銀開始推進集團化運營,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開始逐步籌劃及完成香港中銀各行的重組上市,最後在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中銀香港,並於翌年7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時至今日中銀香港已是市值近3,000億元的大銀行之一。

而當年香港中銀重組上市計劃,是將寶生銀行更名為中銀香港,並將原有的中國銀行、新華銀行、廣東省銀行、金城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國華商業銀行、中南銀行、鹽業銀行的香港分行以及寶生銀行、華僑商業銀行這10間行的全部資產負債,以及中行持有的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的權益注入該公司,其中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仍保留原有的銀行牌照、名稱和獨立的法人地位。另外剝離澳門分行,改為由母行直接領導經營。

高迎欣強調,中銀香港成功重組上市所帶來的意義,足以成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一項里程碑式的創舉。他解釋,該行當時徹底打破舊的管理體制和方式,引進先進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國際同業標準,確立了新的組織架構和經營理念,為國有金融企業實現現代化經營奠定了基礎,加上該行率先實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為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借鑒經驗。

打開中資金融企業走出去大門

中銀香港成功在港上市,在港交所敲響銅鑼一刻,其後帶來深遠影響無可估量。高迎欣深信,中銀香港成功上市,開創了國有銀行利用海外資本市場集資的先河,同時在證券監管機構、股票交易所、上市安排行和國際投資者中建立了國有銀行成功改革的良好形象和投資信心,為隨後一批內地銀行陸續在香港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和市場氛圍,同時為中國國有金融企業利用海外市場融資打開了大門。

高迎欣感慨,長期以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給市場以資本薄弱、經營落後、盈利欠佳的形象,然而該行當年以全新現代化形象出現在國際金融舞台上,不僅令外界對中國民族金融資本的經營實力和品牌信譽改觀,更加為中國民族金融資本與其他資本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同台競技揭開序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