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西行漫記》背後的故事

2019-12-11
■1936年的毛澤東與斯諾。 網上圖片■1936年的毛澤東與斯諾。 網上圖片

雁 翔

好書如美酒,越久越醇厚。周末整理書櫃,無意間翻出一本1939年三聯書局出版的《西行漫記》,這是家父當年的藏書。雖紙已發黃,書角亦有破損,但字跡尚算清晰。過去我曾讀過無數遍。解放後,《西行漫記》一書恢復原名《紅星照耀中國》出版達百萬冊,影響之廣眾所周知。最近,峨眉電影集團為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拍攝的獻禮影片《紅星照耀中國》甫在全國上演,再引轟動。11月7日,在美國洛杉磯荷里活舉行的第15屆中美電影節上,《紅星照耀中國》又榮膺第15屆中美電影節評委會「金天使獎」大獎。

今年恰逢《西行漫記》出版80周年,筆者不禁想起該書作者--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光輝人生和塵封已久的歷史珍聞。

1928年,23歲的美國青年埃德加.斯諾以見習記者身份派駐中國,到上海擔任英文周刊《密勒氏評論報》助理編輯。他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施樂」,寓意給人以快樂。1931年,斯諾在上海一家咖啡館秘密拜見孫中山遺孀宋慶齡女士。孫夫人講述了中國的政治內幕、歷史概況和她為民權保障同盟所做的工作,斯諾深深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兩人由此結下深厚友誼。此後斯諾出任多家歐美媒體駐華記者,1935年還偕妻子勇敢參與了「一二.九」運動。

1934年紅軍長征的傳聞令斯諾十分驚奇,翌年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後,他決心前往採訪。但當時國民黨「剿共」正緊,局勢艱險,他就請孫夫人幫忙。在宋周密安排和愛國將領張學良協助下,斯諾衝破國民黨重重阻撓,終於1936年6月抵達延安,採訪到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和紅軍將士,深入了解到陝甘寧邊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民生,他還首次向國外披露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經過四個月艱苦採訪,斯諾寫下大量通訊報道,最終集結為《紅星照耀中國》一書。1937年他將該書交由英國倫敦戈蘭茨公司出版,在西方世界產生巨大轟動。國外媒體熱評「此書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震驚世界!」

當年底,斯諾在上海秘密約見集記者、編輯、作家、翻譯家、出版人於一身的新聞出版界名人胡愈之。在下榻旅館裡,他將剛從英國寄來的英文新書《紅星照耀中國》遞給胡愈之,希望他將此書介紹給中國讀者。見多識廣的胡愈之接過一看如獲至寶激動萬分,認識到它將產生轟動效應,當即決定將此書譯成中文出版。

當時西安事變剛過,蔣介石驚魂未定,國內政局撲朔迷離,出版革命書籍談何容易?胡愈之先聯絡十幾位文化宣傳界有識之士,商議出書之事。他說:「國民黨封鎖蘇區內幕,大肆污衊中共,現在提倡國共合作抗日,本書如能在滬出版,必能幫助廣大民眾了解中共和紅軍長征真相,為全民抗日產生強大精神動力!」

大伙對胡愈之之言極表贊同,但當時國統區對進步書籍審查很嚴,沒有一家出版社敢於出版。胡愈之毅然決定新創一家出版社,社址就設在自己的家。他親任主編,請鄭振鐸、周建人、許廣平、張宗麟、王任叔等人為編輯。為安全起見,決定將政治色彩較濃的書名《紅星照耀中國》改成比較文藝化的新名--《西行漫記》。

全書共12章30萬字,為盡快付梓,胡愈之將原書拆開,讓十幾位同人分別翻譯,大家都是高手,不到一個月就大功告成。為解決印書經費,胡愈之想出兩個方案:每位譯者各捐幾十元,再向社會發售「預定券」。每本書定價2.5元,用預定券購買則只需一元,就解決了經費問題。當時商務印書館已內遷湖南,胡愈之便四處尋找排印工人。在艱難環境下,不到兩個月就完成翻譯、校對、設計、籌資、印刷、裝訂等全部工序,還新增了英文版沒有的照片。當斯諾拿到新出的《西行漫記》後高興地歡呼:「我雖是作者,書中故事卻是中國革命者創造的!」

《西行漫記》第一版印了2,000冊,很快搶售一空,又增印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在香港和海外華埠翻印本更不計其數,發行量高達十餘萬冊。《西行漫記》的出版發行,讓無數國人和華僑得知中共領導的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始末,也看到新中國的希望。雖然在「國統區」被定為禁書,影響卻一夜爆紅不脛而走。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也出資買了大量《西行漫記》和《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並燙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給普通市民和上海各大圖書館。此舉大大鼓舞了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正是讀荂m西行漫記》而奔赴延安。很快,《西行漫記》又被譯成俄、法、日、西班牙等近二十種文字,讀者達億萬,成為許多國家暢銷書和研究中國的必備書。

新中國成立後,埃德加.斯諾曾三次訪華,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還登上天安門觀摩國慶大遊行。1972年他在瑞士逝世後,中國政府遵其遺願將一部分骨灰葬於北大校園。宋慶齡在《中國建設》雜誌上撰寫英文悼文說:「中國人民永遠以感激的心情記得埃德加.斯諾這位致力於中美人民友好的不知疲倦的活動家。太平洋兩岸的子孫後代將受斯諾之惠,他留下的遺產有助於他們研究中國歷史......」

胡愈之先生解放後先後出任《光明日報》總編輯和國家出版總署署長,後又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晚年,胡愈之常常不無自豪道:「如果我這輩子有一點貢獻,當年出版《西行漫記》應該是第一個!」雁翔詩云--

西行漫記八十載,

紅星依然照心懷。

滄海桑田天地變,

斯諾貢獻今猶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