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大南街「合舍」文藝復興

2019-12-07

■ 葉 輝

話說近年社區意識再度復興,雖未至於令位位隔籬鄰舍也會打招呼或街坊守望相助,散落同區人總突變得團結,面對外來者或新一代設店未審先判,稱其為「入侵社區」;至於王天仁有想過卻不擔憂,「我們利用僅有資源,在狹縫間營運複合文藝創意空間,一個地方原有肌理及脈絡,說到功能及社區,我們僅在實踐價值觀」;「合舍」啟動首年重點項目修物生活,邀請不同的維修專家輪流駐場,舉辦分享會、工作坊,分享當中技藝與知識,修理物件或提供專業意見。

大南街位於深水鶠A北端連接鄰近西九龍中心的欽州街,南端連接太子道西,與汝州街及基隆街平行,數條跨越界限街的道路本與大南街連接,及後由於更改土地用途,兩條街未能連接,為方便辨識,比較短的一段改名為大南西街。

深水鶿鬼鴔鰹げ陘丹a,電子零件、皮革、布料、配件批發,還有本地街市、食肆小店與街坊社區。

深水鶪]有吸引力,讓人慢下來,就如大南街新舊小店有機凝聚新藝文社區以生活改變社會,此街就有雜貨店、俱為本地老字號、南亞少數族裔店、戰前唐樓、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位於皮革、布料、金屬配件的一段有不少老字號,還有複合式生活店或藝文空間。附近沒有連鎖店、超市、便利店,盡是獨立店舖、大牌檔、雜貨或餅店,社區間形成親和感,街坊互看展覽或坐在店外長椅飲咖啡與聊天。

近年在生活雜誌中經常見到的字詞是「複合」,意指某空間主理人的策劃、組合後,呈現具備獨特性、多元化面貌。如店子內會有咖啡店、書店、展覽、銷售點和製造者空間(Makers' Space),提升體驗,分享生活經驗;近年工廈租金上漲,令不少藝術家及設計師工作室搬遷,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 Lam)從觀塘、太子搬到大南街,營辦新文藝生活空間。

「新文青蒲點」有咖啡、甜點;舉辦偏鋒設計藝術展覽;提供獨立出版物的書店;推動製造者文化,讓用家租借機器及工具,透過電腦繪圖軟件、激光切割機、印刷及工具等鼓勵大家動手做東西;以前設計師與藝術家製作新產品或模具,現有桌面技術,繪圖後即製試模,縮減整個製造過程,方便調整;用家從設計、製造到消費一站式處理;鄰舖皮革店指教製作方法。

連結並無固定模式,關鍵在想法及實踐過程產生新組合;王天仁運用社區、空間延伸「複合」模式,推動藝文發展,「合舍」即湊合不同人的組合與合作,開張數個月開辦展覽、發佈會、講座、文化沙龍、音樂會、靈修課、畫室,從裝修、清潔、木工、接洽、導賞等等,準備茶點,每件事親力親為;「為了令空間內容豐富,我以辦雜誌方式的營運空間,後來變成茶餐廳思維;透過辦攝影展、食物工作坊說新界土地等社會議題;藝術世界很大,我想實踐對生活的看法,開店可自己掌握方法,多些主動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