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南薰樓遐思

2019-12-14
■南薰樓遠眺。 作者提供■南薰樓遠眺。 作者提供

■ 肖 薊

南薰樓,位於廈門市集美學村鼇園路27號集美中學校區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陳嘉庚先生在家鄉興建這座大樓時,取《詩經.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中的「南薰」二字作樓名,寄寓他「教育立國,科學興國」的偉大理想。陳嘉庚親自主持興建的「南薰樓」,樓體呈Y字形,主樓高十五層,建築面積8,105平方米,左右是兩座七層副樓,如鳥翼後展。整座樓用細紋花崗岩建造,綠瓦飛簷。1959年落成,為當時福建省最高大樓。其建築設計風格,蘊含茬笆觼陞生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懷。「穿西裝」、「戴斗笠」的南薰樓,樓身門窗既大又多,是典型的西方模式;樓頂以嘉庚瓦覆蓋、中華亭榭鎮峰,寄託茬笆觼偽l求祖國強盛、超越西方的強烈願望與遠大志向。

陳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今廈門市集美區)人,著名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生前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被毛澤東主席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所以能夠成為一位既受到百姓讚譽,又贏得領袖褒獎的歷史人物,不但因為他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而且有一股深厚的家鄉情。縱觀其一生,為國家所盡的責任,為家鄉所做的好事,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不畏艱辛、不遺餘力,傾資辦學、培育英才。

今年,是陳嘉庚誕辰145周年。感恩節後的一天上午,我從住地出發,迎茞仃a寒意的海風,信馬由韁、不緊不慢,經由石鼓路、嘉庚路,前後不過十多分鐘,便來到鼇園路南薰樓下。我對南薰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N次光顧過;陌生,不曾入內過。這次,經女兒同事母親黃女士引介,得以進入南薰樓。在一樓值班室內,熱心的何老師告訴我,為了加強對大樓的保護,現在教室只安排在一至四樓。

機不可失。我用委婉的語氣,提出想到樓上看看的要求。在何老師指點下,我喜滋滋從大樓西南側樓梯拾級而上,一股愛悠悠、思悠悠的暖流,隨即湧上心頭。我邊登樓邊觀察,但見石階樓梯,寬約一米,每層22級,折成「V」字形兩段;一至四樓為初一年段18個班級教室,五樓為年段辦公室;登至六樓樓梯口,一扇鐵門,封而鎖之。「非誠勿擾」。我轉身下樓,大樓南面草地裡,一橫一豎兩塊石碑映入眼簾。前者刻荂G「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 南薰樓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二まま六年五月二十五日」等紅色字樣;後者係福建省人民政府所立,上面刻有:「陳嘉庚創辦校園建築--南薰樓群 經本府於二まま五年五月十一日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文字。

南薰樓在集美學村的歷史風貌建築中,無論是建築風格,抑或是立面裝飾,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有幾個鮮明特點:彩色出磚入石、梁檁桁柱不油漆、三曲燕尾脊、創新嘉庚瓦。盡人皆知,瓦乃普通建材。殊不知,嘉庚瓦不普通,它是陳嘉庚中西合璧的又一傑出創造。當年,嘉庚先生回家鄉辦學,大規模的校舍建設需要大量瓦片。不論是從海外進口成品洋瓦(機製水泥瓦),或者說進口洋灰(水泥)再行製作,遠涉重洋,運輸費用,可想而知。而閩南傳統的手製紅瓦,輕薄質脆,容易破碎,且抗風力低。南薰樓,樓層高,面積大,不宜使用。陳嘉庚先生作出決定:就地取材,用本土之泥,造自己的瓦。於是,他引進生產洋機瓦的機器設備,選定閩南土質最適宜生產磚瓦的漳州石碼作基地,土洋結合開始試製黏土瓦。為了提高瓦片的強度和抗颱風能力,嘉庚先生對機瓦模具進行革新,要求每15塊瓦片,淨重必須達100斤;瓦片底面中部突出一個長3釐米,寬、厚各1釐米的「肚臍」。「肚臍」正中有一小孔。鋪瓦時,銅線穿過小孔,將瓦片牢牢繫在椽子上,任憑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有志者事竟成。經過苦心革新,就地取材、土洋結合、與眾不同的嘉庚瓦,如願出世,應運而生。如今,「嘉庚瓦製作工藝」,已被列入廈門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1950年初春,時任廈門市市長梁靈光先生,多次渡過「高集海峽」到集美拜訪陳嘉庚先生。在談及廈門與集美之間的交通問題時,兩人一致認為可在高崎與集美之間修建一條海堤,把廈門與大陸聯接起來。1953年2月,陳嘉庚在全國政協第一屆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再次呼籲修建廈門海堤。當得知毛主席批准修建廈門海堤計劃時,他十分高興:「這下好了,廈門發展有希望了!」天隨人願。1955年建成的高集海堤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海面上,成為很長時間廈門唯一出島通道,給廈門的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其中,最典型、直觀的是跨海大橋、海底隧道的「騰空出世」、「入海延伸」:1987年,廈門採用當時世界先進技術興建廈門大橋,於1991年建成通車,連通了廈門島與集美。迄今為止,先後建成了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廈門第二西通道工程即將完工,廈門第二東通道業已全面動工。屆時,鷺島將有7條進出通道。交通便利,才能物暢其流;築就通途,更能助力發展。這幾條跨江越海的通道,見證的是騰飛與崛起,連接的是海島與陸地,串起的是現在與未來。

今天的集美,隨虓s城建設的發展,城區面積迅速擴大,新建、擴建道路不斷增加,道路交通的硬體設施不斷更新、升級,車流、人流,日益增多。據廈門市路橋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廈門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車流量每天都達四五萬輛。真可謂,橋下碧波萬頃,橋上車流如水。與此同時,廈門市政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位於廈門市鷺江道、與鼓浪嶼隔海相望的廈門國際中心,建築高度339.88米,地下4層,地上61層;位於杏林灣營運中心的誠毅國際商務中心,樓高56層、262.05米......然而,特色獨具、年過60的南薰樓,依然是集美乃至廈門的地標性建築。

南薰樓,矗立於潯江西岸的制高點上。嘉庚先生當年選址在這裡,當有登高望遠之抱負與寓意。實踐證明,陳嘉庚在企業經營等方面,不單眼光敏銳,而且高瞻遠矚,因而能在劇烈的競爭中屢拔頭籌。只是,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的快速發展,集美的迅速崛起,大概是嘉庚先生不曾預料到的。那天,置身樓中,放飛思緒:假如嘉庚先生登上南薰樓,坐在頂層的亭子中,一邊品茶,一邊賞景,看海天一色,觀潮起潮落;幾座大橋,如彩虹飛架,似蛟龍出海,詩情畫意,一覽無餘,端的美不勝收,定然心花怒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