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亞洲水塔」失衡 專家倡議加強應對

2019-12-19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琳 北京報道)青藏高原是亞洲十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其變化影響着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多億人口的生存和發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昨日在京發佈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的科考成果。評估發現,受特殊地理環境因素影響,「亞洲水塔」變暖速率是全球升溫速率的2倍,可能引起「亞洲水塔」失衡:冰川加速退縮、湖泊顯著擴張、冰川徑流增加、冰崩等新型災害出現。「亞洲水塔」失衡還將引起亞洲季風的改變,從而影響中國和亞洲地區環境。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說,應對「亞洲水塔」失衡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需要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來解決。

本次科考隊評估了全球78個水塔單元的重要性,發現亞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的。印度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恒河-雅魯藏布江是亞洲水塔中重要性排名前5的水塔單元。

評估發現,亞洲水塔也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阿姆河、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錫爾河、塔里木河是亞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的水塔單元。印度河水塔單元也位居全球水塔脆弱性之冠。預計到2050年,該流域人口將增長50%,GDP將增長近8倍,溫度將升高1.9℃,降水將增加0.2%。這些都將導致印度河水塔單元的脆弱性越來越大。

姚檀棟指出,過去5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里縮減至4.5萬平方公里,退縮了15%;高原多年凍土面積由150萬平方公里縮減為126萬平方公里,減少了16%;青藏高原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數量從1,081個增加到1,236個,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里;受冰川融水徑流量增大影響,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徑流量呈增加趨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