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裘槎科研獎】揪出腸炎元兇 助尋根治良方

2019-12-19
■黃秀娟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姜嘉軒 攝■黃秀娟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姜嘉軒 攝

中大黃秀娟研克隆氏症 揭「變形桿菌」或是致病關鍵

醫學科研的發展和改進,將有助進一步改善疾病的預測、診斷及治療方案,更有望為難治之症帶來根治可能。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致力從事有關慢性腸道炎症「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研究,其團隊成功發現一種被視為帶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變形桿菌」可能是致病關鍵,有望為此成因未明的疾病找出根治和預防方法。她近日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以表彰及支持其研究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克隆氏症患者的腸道會發炎和潰瘍,病人會肚痛、大便出血、亦難以吸收營養。此外,此病不但影響整個消化道,腸道以外器官亦有機會受影響,如皮膚紅腫、肝及關節發炎等」。黃秀娟解釋說,此病由於成因不明,暫無確切的根治方法,病徵持續多年且反覆,當中以20來歲的年輕人較高風險。一般只能以生物製劑控制病情,即使動手術切腸,仍有機會復發。

黃秀娟的研究團隊最近證實,一種被視為帶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變形桿菌」於克隆氏症患者間流行。原來「變形桿菌」有機會在一般人或克隆氏症病人身上發現,後者發現此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約20%。重點在於,在克隆氏症病人身上抽出來的「變形桿菌」,將其放入實驗老鼠之中,會引致老鼠整條腸發炎及潰瘍,顯示這是惡菌;然而從一般人身上抽出來的「變形桿菌」,放入老鼠體內卻是安然無恙。

冀知病因 作針對性預防

「情況好比幽門螺旋菌,其實很多人都有,然而並非全都會引致胃潰瘍。那一定是由於某種幽門螺旋菌有特別之處,引致人們出現這些徵狀,找出分別,便能預防。」同理,黃秀娟指是次研究的目的正是要研究「變形桿菌」的特徵及如何成為病原體,一旦找出當中玄機,便有望作出預防及治療。

為此團隊將招募克隆氏症病人和健康者共500人,分成兩組進行比較,抽取血液和糞便組織進行研究,同時亦會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尤其關注食物添加劑所帶來的影響。「假如順利找出致病性細菌,將有望透過功能性飲食、微生物移植等不同方式,調理改善腸道中的細菌,從而預防克隆氏症。」

黃秀娟預計可在未來12個月之內確診「變形桿菌」有何功能,為何導致腸道潰瘍和發炎,下一步將嘗試以不同方式改變此菌,為克隆氏症患者開發新的預防途徑或藥物治療方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